南海伏季休渔后渔获量大增:贝类增9.4倍、蟹类增3.7倍
南海伏季休渔后渔获量大增:贝类增9.4倍、蟹类增3.7倍
南海伏季休渔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的休渔期从5月1日12时持续至8月16日12时,为期108天。在此期间,通过科学管理和严格执法,不仅有效保护了海洋生物的繁殖期和幼体生长期,还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资源显著恢复
据农业农村部抽样采集的捕捞信息显示,今年开捕以来,近海渔获品种多样,主要经济品种捕捞产量均有提高。以南海为例,休渔后单拖渔船日均渔获量明显增加,其中贝类增加9.4倍、蟹类增加3.7倍,头足类增加2.3倍,金线鱼等鱼类产量也有显著增加。
科学管理实现双赢
在伏季休渔期间实施特殊经济品种和4种作业类型渔船专项捕捞,是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重要补充。专项捕捞的特殊经济品种多为一年生等短生长周期的渔业资源,生长速度快、资源状况较好、渔汛比较集中。经科学评估,对这些经济品种适当捕捞不会破坏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渔业资源、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
自2017年开展专项捕捞以来,伏季休渔期间专项捕捞的品种、作业类型不断扩充,管理也更加规范,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今年专项捕捞共有9个特殊经济品种、4种作业类型,许可专项捕捞渔船2万多艘。据初步统计,今年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捕捞产量约40万吨,产值约70亿元,有效促进了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了水产品市场保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
严格执法保障制度落实
严格执法是保障伏季休渔制度落地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公安部、中国海警局持续联合组织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渔的违法违规活动,加强特殊经济品种和作业类型渔船专项捕捞执法监管,维护伏季休渔秩序。
“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在海上执法力量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抓住违法案件多、管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的‘牛鼻子’,查办一批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震慑力强的大案要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执法监管成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孙海文介绍,渔业渔政部门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严格执法。特别是8月16日至17日开展了“2024东海突击行动”联合执法,查获渔获8.7万余箱。此案涉及非法“捕、运、销”整个利益链条,是近年来渔业渔政部门单次行动破获的涉及非法渔船、涉案人员、违禁渔获数量最多、情况最复杂的特大要案。
总体来看,执法监管行动对违法活动形成震慑。今年海洋伏季休渔期间,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9770件,其中移送司法处理案件1176件,追究刑事责任4139人,这3个数字同比均有所下降,各类破坏海洋伏季休渔秩序的违法活动明显减少。各地通过宣传展板、视频短片、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对海洋伏季休渔法律法规、制度要求等进行宣传,也使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南海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不仅有效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还促进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海洋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