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法院调解中心:打造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
金牛区法院调解中心:打造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
2023年6月,一起标的额高达1000万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在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中心成功化解。这起看似复杂的纠纷,从立案到调解成功仅用了15天时间。这一高效化解背后,是金牛区法院调解中心创新调解机制、打造专业调解队伍的生动实践。
品牌调解室:专业与温度的双重保障
在金牛区法院调解中心,有一批响当当的品牌调解室,它们以调解员的名字命名,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金字招牌”。
“王本建调解室”由退休法官王本建领衔,他凭借30多年的审判经验,专注于处理疑难复杂的民事纠纷。在一起历时5年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王本建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和耐心的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避免了漫长的诉讼过程。
与王本建的“专业范”不同,“代大姐调解室”则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调解员代大姐是社区里的“名人”,谁家有矛盾纠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她。在处理一起因噪音引发的邻里纠纷时,代大姐不仅耐心倾听双方诉求,还自掏腰包买来隔音材料,亲自上门帮助安装,最终让“剑拔弩张”的邻居重归于好。
调解力量下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金牛区法院调解中心深知,要实现社区和谐,必须将调解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为此,中心与街道、社区建立了紧密的联动机制,将调解工作前置到社区网格。
在金牛区某小区,一场因宠物狗伤人引发的纠纷曾让邻里关系一度紧张。社区网格员发现后,立即联系调解中心。调解员迅速介入,通过耐心调解,不仅让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还促成了一次社区文明养宠的宣传活动,从根本上减少了类似纠纷的发生。
为了从源头上预防纠纷,调解中心还定期组织法律讲座和培训,提升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在一次“法律进社区”活动中,调解员现场解答了居民关于物业费、遗产继承等方面的法律疑问,受到广泛好评。
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
金牛区法院调解中心深知,调解工作的核心在于人。为此,中心建立了系统的调解员培训体系,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心理学专家为调解员授课,提升其专业素养。
同时,中心还创新实行调解员等级评定制度,根据调解员的工作业绩和能力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调解员,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这一制度不仅激发了调解员的工作热情,也确保了调解工作的高质量。
如今,金牛区法院调解中心已成为当地社会治理的一张“金名片”。据统计,2022年,中心共受理各类纠纷12345件,调解成功率达75%以上。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调解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更是金牛区法院不断创新调解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生动体现。
金牛区法院调解中心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通过打造品牌调解室、推动调解力量下沉、建设专业化调解队伍,金牛区不仅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更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