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学认识献血浆:对身体有害吗?与献血有何不同?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42: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学认识献血浆:对身体有害吗?与献血有何不同?

“山西19岁献血浆者身亡”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让许多人对献血浆产生了疑虑。献血浆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害?献血浆和献血有什么区别?让我们一起来科学认识献血浆。

01

献血浆和献血是一回事吗?

不是。献血通常指的是献全血,直接用于临床输注。而献血浆是只捐献血液中的血浆成分,不包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主要用于生产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这些血液制品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涉及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缺陷等多个领域,是救助生命的关键物资。

02

献血浆对身体有害吗?

献血浆对人体内总的血量影响很小。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8%左右,血浆占血液的55%左右,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讲,一次献血浆并不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反而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血液制品学》(第3版)、《生理学》(第9版)以及四川省卫生监督协会编制的《捐献血浆 奉献爱心(四川省献血浆读本)》等资料,献血浆可促进血浆中部分代谢物的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血脂和血液黏度,并可加速血液中尿酸的排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尿酸水平。

03

献血浆会导致贫血吗?

不会。人们通常所称的贫血,指的是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献血浆是只采集血液中的血浆部分,不采集血细胞,不会导致人贫血,更不会导致人死亡。

04

献血浆有哪些注意事项?

  1. 同一献血浆者两次献血浆间隔不得少于14天,一年内累计献血浆次数不得超过24次。
  2. 每次献血浆量不得超过600克(含抗凝剂)。
  3. 献血浆前需经过严格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脉博、体温、体重等。
  4. 新献血浆者和非固定献血浆者在采浆前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1 和 HIV-2 ) 抗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等检测。
  5. 固定献血浆者在采浆前需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其他检测项目可在采浆后进行。
  6. 如患有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等疾病,不可以献血浆。
  7. 月经期及前后三天,妊娠期及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的女性暂不可以献血浆。
  8.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过高暂不可以献血浆。
  9. 献血浆后需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注意穿刺处的干燥和清洁,以防感染。
05

献血浆给的钱是“卖浆钱”吗?

不是。献血浆给的是误工补贴。由于献血浆必须到固定血浆站完成健康体检,包括健康征询、体格检查、血液检测等,整个过程至少需要1-2个小时,会产生交通费和误工等情况。所以,浆站按照规定给予献血浆者适当的误工补偿,不存在买卖问题。

06

为什么鼓励献血浆?

血液制品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需求量大。据媒体报道,2023年,我国白蛋白、静丙等血液制品市场需求量增加,产品供需矛盾巨大。目前国内只有人血白蛋白允许进口,且占比超过了60%,严重影响国内临床救治工作。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界献血者日的口号:“Give blood, give plasma, share life,share often”,即“捐献血液,捐献血浆,分享生命,经常分享”。这是世界献血者日官宣主题中首次出现献血浆,表明其已与献血同等重要。

献血浆是一项崇高的公益事业,既能帮助他人,又不会对自身造成严重影响。让我们科学认识献血浆,积极参与这一善举,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