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相册|巴黎圣母院:镜头中的重生之路与建筑之美
时光相册|巴黎圣母院:镜头中的重生之路与建筑之美
巴黎圣母院,这座始建于12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历经800多年风雨。2019年的一场大火,让全世界为之揪心。经过5年的修复,巴黎圣母院终于在2024年12月8日重新对外开放。
12月7日晚,人们冒雨聚集在法国巴黎圣母院外,灯光在外墙上打出法语"谢谢"字样,宣告这座传奇文化地标的"重生"。
2024年12月7日,人们冒雨聚集在巴黎圣母院外。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5年前的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塔尖和屋顶木骨架在大火中被烧毁,文物之殇,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经过5年修复,12月8日,巴黎圣母院重新对公众开放。
这是2020年6月9日拍摄的正在进行脚手架拆除工作的巴黎圣母院。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这是2023年12月16日拍摄的准备安装在巴黎圣母院塔尖的公鸡像。新华社发(里特·埃斯 摄)
这是2024年12月8日拍摄的巴黎圣母院外景。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无论是石柱、穹顶还是石雕,所有修复后的石材都恢复成乳白色,和修复一新的彩绘装饰一起,在灯光映衬下熠熠生辉。整个巴黎圣母院显得庄严巍峨,不禁让人想起法国文豪雨果对这里的评价:"一首规模宏大的巨石交响乐。"
这是2024年12月8日在重新开放仪式上拍摄的巴黎圣母院内景。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这是2024年12月8日在重新开放仪式上拍摄的巴黎圣母院内景。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几十年来,新华社记者用镜头记录了这首"交响乐"的高潮迭起、婉转沉静、弦音流转。让我们打开时光相册,从一幅幅画面中,回味巴黎圣母院的命运交响曲。
这是1979年拍摄的巴黎圣母院。新华社发
这座位于塞纳河畔的辉煌雄伟的教堂,始建于12世纪,它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1986年拍摄的巴黎圣母院。新华社记者 穆青 摄
这是1994年拍摄的巴黎圣母院。新华社记者 徐平 摄
2013年2月15日,人们参观为迎接巴黎圣母院850岁生日建造的新铜钟。巴黎圣母院于2013年3月23日迎来850岁生日。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这是2017年6月30日拍摄的巴黎圣母院尖塔及巴黎风光。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这是2019年3月23日拍摄的巴黎圣母院外景。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形式,采用石材建造,外形高耸挺拔,其内部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教堂内所收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也闻名于世。
这是2017年6月30日在巴黎圣母院钟塔里拍摄的大钟。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这是2013年10月11日拍摄的巴黎圣母院雕塑。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这是2013年10月11日拍摄的巴黎圣母院内景。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这是2011年5月22日拍摄的巴黎圣母院的外部雕刻。新华社记者 唐霁 摄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让这座教堂不仅成为巴黎地标,也成为法国文学乃至文化和精神的地标。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如此闪耀,即便是没去过巴黎的人,也一定知道它。
2002年12月20日,享有盛誉的法国著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这也是该音乐剧在亚洲的首场演出。此次演出,艾斯梅拉达的扮演者艾伦西嘎哈是当时法国最红的演员。 新华社记者刘宇摄
2013年12月18日,演员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歌剧院表演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新华社发(邓智炜 摄)
2009年10月3日,在巴黎圣母院,游客拍摄由瑞士艺术家创作的装置作品。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那哥特尖顶,入过多少画作诗篇,成为多少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引发多少流连徜徉和深沉喟叹。
2015年3月13日,游客在巴黎圣母院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陈晓伟 摄
2019年3月23日,一对新人在巴黎圣母院前拍照。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2023年12月8日,人们在修复中的巴黎圣母院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2024年7月26日在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拍摄的巴黎圣母院上空的心形烟雾。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 摄
2024年9月11日拍摄的巴黎圣母院模型。当日,“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800多岁的巴黎圣母院,如今浴火重生,"一砖一石,日复一日,一世纪接一世纪,爱从未消逝。"
这是2024年12月8日在重新开放仪式上拍摄的巴黎圣母院内景。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