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照推广存障碍,山东将建“无证明之省”
电子证照推广存障碍,山东将建“无证明之省”
10月10日,《问政山东》节目聚焦数字强省建设,曝光了电子证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节目中反映,部分市民在“爱山东”客户端上无法正常使用电子驾驶证,多地车管所不认可电子身份证,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山东省大数据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召开整改会议,明确将进一步加大电子证照的供给数量,拓展使用场景,并加强宣传推广力度,以推动“免证办事 一码通行”目标的实现。
电子证照使用遇阻,群众办事不便
节目中展示的案例显示,有市民在使用“爱山东”客户端时发现,电子驾驶证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导致在需要出示驾驶证的情况下仍需携带实体证件。更有甚者,多地车管所在办理业务时明确表示不认可电子身份证,要求必须提供实体证件,这无疑给群众带来了不便。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当前电子证照在推广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障碍。一方面,技术层面的不稳定可能导致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另一方面,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电子证照的认可度不一,也影响了其普及应用。
政府积极回应,推动问题整改
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省大数据局迅速行动,召开专题整改会议,研究部署解决方案。会议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快电子证照的供给数量,确保各类证照应上尽上;同时,要大力拓展电子证照的应用场景,让群众在更多领域享受到“免证办事”的便利。
在数据共享方面,山东省大数据局持续推动数据汇聚、治理、应用,着力打造安全高效的数据资源体系。目前,已汇聚40余个部门2300余项、1200余亿条结构化数据,300余类行业数据,并统一提供数据服务。在数据治理方面,推行近200类电子证照标准,梳理制定70余类数据治理规则,不断提升数据质量。
对比北京经验,探索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北京市昌平区在电子证照推广方面走在前列。昌平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通过打通综合窗口和“京通”小程序及市电子证照库接口,实现了现场办事“一码调证”。办事群众只需登录“京通”小程序即可授权调取名下20个电子证照,真正实现了用政府“证照库”替代群众手中“档案袋”。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办事效率和便民程度,还打破了空间壁垒,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例如,贺先生在办理装修备案业务时,虽然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但通过“京通”小程序扫描京通码,很快就完成了业务办理。
展望未来,打造“无证明之省”
山东省大数据局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动数据高水平供给、高标准治理和高质量应用。在数据供给方面,将对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上汇聚的数据进行全面核查,完善与信息化项目评审的联动机制,确保有项目就有数据。在数据治理方面,将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完善业务数据标准,全面推动200个以上电子证照标准应用。在数据应用方面,将深化“无证明之省”建设,打造一批“免申即享”等数据深度应用场景,并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生活等领域拓展“鲁通码”“企业码”应用。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山东的电子证照使用将更加便捷,群众办事将更加高效。未来,我们有望看到一个真正实现“免证办事 一码通行”的数字强省。
电子证照的普及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政府服务理念转变的重要标志。它不仅能够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还能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电子证照能够早日实现全面普及,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