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致多人不适入院,专家解析:这些人要少吃
车厘子致多人不适入院,专家解析:这些人要少吃
正值车厘子季,不少人都在享受这种甜美水果,但最近有位糖尿病患者因过量食用车厘子而进了急诊。原来,车厘子虽甜度不高,但含糖量仍不容忽视,尤其对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大量食用可能导致血糖飙升,引发胸闷头晕等症状。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时可适量食用车厘子,但务必控制好量,最好按颗计算,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此外,即使是健康人群也应注意适量食用,以免引发肠胃不适等问题。
真实案例:过量食用导致急诊
近日,四川成都一位怀孕5个月的女子因食用1斤车厘子后出现不适,上吐下泻,随后孕肚也开始发紧、发硬,家人将其送医治疗。经诊断,其症状疑似为食物中毒。无独有偶,广东一女子近日买了5斤车厘子,吃了3斤后发现情况不妙。起初,她觉得喉咙肿痛,以为只是普通上火,结果高烧至39.5℃,到医院输液治疗后不料药物过敏,最后因呼吸受阻进行紧急输氧。
糖尿病患者:每天最多吃10颗
车厘子虽然甜度高,但血糖生成指数(GI)只有22,属于低血糖反应的水果。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稳定、血糖达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总量,选择合适时间进食水果。建议糖尿病人群可以选择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小于10克的水果,如蓝莓、橙子、柚子、草莓、樱桃等,或如番茄、黄瓜等可作为水果食用的蔬菜,“对于车厘子这种水果,每次可以少量进食10颗左右。”
其他人群食用注意事项
肾病患者:车厘子属于高钾水果,肾脏功能不好的人一下子吃了太多钾进去,肾脏负担不了,就会发生高钾血症,严重时会危害生命健康。
胃肠道敏感人群:车厘子里含有比较多的多果糖和山梨糖醇,这两个物质都有帮助通便的效果,吃多了容易发生腹泻。
一般人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水果200-350g,不论什么水果, 再好吃也要控制摄入量,同时考虑到食物种类多样化, 建议一次吃个100-150g, 这样一天中还能吃点别的水果。
如何挑选新鲜车厘子
看果皮:新鲜的车厘子果皮看着光泽亮丽,放置过一段时间的,表皮光泽会减弱,而且果肉和果梗的连接处容易变皱。
看颜色:车厘子的颜色越浅,成熟度越低,口感可能会偏酸;车厘子的颜色越深,成熟度越高,相对更甜,但车厘子的颜色过深近黑色,成熟度太高,口感反而下降。此外,颜色不均匀或有斑点的车厘子,品质可能不佳。
看果梗:车厘子的果梗颜色越青翠,说明车厘子越新鲜,如果果梗有发黑的现象,就代表已经非常不新鲜了。
摸软硬:新鲜的车厘子果肉结实,触摸有回弹质感,如果轻按时凹进去多代表不新鲜。
看大小:进口车厘子的分级普遍是以果粒直径大小作为判断标准的,使用“ROW”和“J”来区分。以“ROW”标准划分的车厘子,数字越小,果实越大;以“J”为标准的,“J”越多,果实越大。
看品种:常见品种有桑提娜、拉宾斯、瑞吉娜等,桑提娜甜度高、汁水丰富;拉宾斯个头大,酸甜比例适中;瑞吉娜浓甜,硬度和脆度佳。可依个人口味挑选。优质的车厘子主要产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等地,不同产地的车厘子在口感和品质上略有差异,如智利车厘子口感偏甜脆。
车厘子虽好吃,但人人都适合吃吗?业内人士表示,体质燥热人群、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车厘子。体质燥热人群 车厘子是温性水果,食用后会使体内燥热,出现上火的症状,如果是本身体质燥热、易上火的人群,最好不要食用车厘子,以免诱发上火,导致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病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如果在血糖不稳定期间食用车厘子,可能会影响血糖值,诱发头晕、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症状。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提醒,胃肠道敏感的人群,如果在冬季吃车厘子等较凉的水果,会有拉肚子的可能。他强调,再好吃的水果也不能多吃。过多食用车厘子容易导致上火,出现口舌生疮、大便干燥、牙龈肿痛等症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吃水果200—3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