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本草纲目》:奠定明代科学巅峰,影响世界的医药巨著
李时珍《本草纲目》:奠定明代科学巅峰,影响世界的医药巨著
李时珍,这位明代的医药学家,不仅被195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其巨著《本草纲目》更被20世纪最权威的科学史和汉学家李约瑟誉为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李时珍
立志从医
李时珍自幼体弱多病,父亲李言闻作为医生,时常带他翻越山岭、徒步荒野采集草药,使他从小就熟识大量草药名称。然而,李言闻认为医生是卑贱的职业,希望儿子考取功名。李时珍三次科举落榜后,以古代名人为例说服父亲,最终得以专心学医。
博览群书,医术精进
从23岁到33岁,李时珍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包括医书、药书、经传子史、声律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及历朝诗歌。他不仅主研医药类著作,还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医术,逐渐赢得百姓的赞誉。
入仕太医院
30多岁时,李时珍因医术高尚被楚恭王朱英烇聘为奉祠正,并掌管良医所。在太医院期间,李时珍接触到药王庙里的铜人模型,对人体穴位和脉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然而,太医院内部的勾心斗角和明世宗对方士的宠信,使李时珍心灰意冷,不到一年便辞职回乡。
撰写《本草纲目》
近50岁的李时珍开始全力撰写《本草纲目》。他早在34岁时就已着手准备,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终于在61岁时完成这部巨著。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附图1109篇,附药方11096个。李时珍对药物分类严谨,引用历代文学名句,使得这部书既科学又易懂。
出版与国际影响
李时珍四处寻找出版机会,但都未能成功。直到文坛领袖王世贞为其作序后,书商胡承龙才将其出版。此后300年间,民间出版的版本超过60余种。《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后,幕府将军德川家康视其为珍宝。达尔文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本草纲目》,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历史地位
《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它不仅是一部药学巨著,也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健元在《进本草纲目疏》中所言:“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大和本草
本文原文来自chinastar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