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最大石塔、首座跨海桥:泉州三处古建展现宋元建筑巅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2: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最大石塔、首座跨海桥:泉州三处古建展现宋元建筑巅峰

泉州,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仅孕育了多元宗教文化,还留下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其中,开元寺、洛阳桥和安平桥堪称泉州建筑艺术的三大明珠,它们不仅见证了泉州的辉煌历史,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

01

开元寺:双塔凌空,千年古刹展风韵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内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拜亭、甘露戒坛和藏经阁依次排列,东西两侧则矗立着两座巍峨的石塔——镇国塔和仁寿塔,形成“寺以塔名,塔以寺存”的独特景观。

02

东西双塔:石构建筑的巅峰之作

东西双塔始建于南宋,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石塔。东塔名为镇国塔,始建于1238年,历时12年建成,高48.27米;西塔名为仁寿塔,始建于1228年,历时10年建成,高45.06米。两塔均采用花岗岩建造,为八角五层楼阁式结构,充分融合了石头和木结构体系的优势。

双塔的设计与建造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它们采用仿木楼阁式结构,每层都有精美的石雕装饰,包括佛像、菩萨、天王、力士等,展现了印度宗教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融合。更令人称奇的是,双塔历经700多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考验,依然屹立不倒,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设计和精湛技艺。

03

洛阳桥:开创跨海造桥先河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北洛阳江入海口处,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它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建造,历时六年完工。桥长731米,宽4.5米,有45座船型桥墩,47个桥孔,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洛阳桥的建造开创了多项建筑技术先河。它首创了“筏型基础”和“种蛎固基法”。所谓“筏型基础”,就是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置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这种做法比现代桥梁工程中采用的“筏型基础”早了近900年。而“种蛎固基法”则是利用牡蛎的繁殖特性,将牡蛎养殖在桥基周围,使其自然粘结桥基和桥墩,增强桥梁的稳固性。这些创新技术不仅解决了在江海交汇处建桥的难题,也为后世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桥上现存的宋代石塔、石将军和碑刻等文物,见证了洛阳桥悠久的历史。其中,桥南桥头的窣堵波式塔和六角楼阁密宗塔,以及桥北的五层八角楼阁塔,都是研究宋代石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桥两端的宋代石将军雕像,高约1.63米,头戴盔帽,身穿铠甲,手执长剑,威武肃穆,栩栩如生。

04

安平桥:中世纪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横跨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交界的海湾之上,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时十三年建成,全长2255米,宽3-3.8米,有361座桥墩。桥上建有五座亭楼,两侧设有护栏,并雕有狮子、蟾蜍望柱。桥两侧水中建有四方石塔4座,圆塔1座,桥道与中亭存有石将军4尊,并有历代维修碑记14方。

安平桥的建造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睡木沉基法”,即先在江底铺设一层横木,再在横木上砌筑桥墩,以增加桥基的稳定性。桥墩设计有方形、单边船形和双边船形三种,以适应不同的水流条件。全桥使用石板1300多条,每条石板长达8-11米,重达数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惊人技艺。

桥东头的白塔,高20.5米,五层六角形,外涂白灰,系建桥余资所造,与长桥相映成趣。安平桥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才智和创造伟力。当代学者、诗人郭沫若漫步安平桥时,赋词吟颂:“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对我国桥梁史上这一杰作赞叹不已。

这三座建筑不仅是泉州的地标,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们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辉煌历史,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喜欢古建筑的游客,泉州的这三大建筑都值得一探究竟。站在开元寺的双塔下,漫步洛阳桥的石板路,或是沿着安平桥的长廊行走,都能让人感受到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