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创新传播+深度内容,圆桌派第七季成文化节目标杆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4: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创新传播+深度内容,圆桌派第七季成文化节目标杆

2024年9月5日,随着最后一期节目的上线,《圆桌派》第七季正式收官。从6月20日回归至今,这档由窦文涛主持的文化聊天节目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豆瓣评分高达9.3分,成为2024年度的现象级文化节目。

01

“圆桌文化”的多维度传播

第七季的《圆桌派》在形式上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每集至少90分钟的时长,多元开放的主题,幽默随性的对谈。但节目组在传播和互动上做出了不少创新尝试:

  • 线下举办超两百人见面会,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圆桌文化”
  • 与新周刊联动推介话题讨论
  • 宣传覆盖23城120家商圈
  • 广州地铁40个站点广告
  • 两期繁花户外录制

这些举措不仅让“圆桌文化”从线上拓展到线下,也让这档文化节目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02

深度与通俗的完美平衡

《圆桌派》第七季的话题涵盖了人口老龄化、MBTI性格测试、消费降级等社会热点。这些话题看似抽象,但在嘉宾们的精彩演绎下,却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在讨论“匠心”这一主题时,嘉宾李玫瑾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经历,分享了对“专注力”的独到见解。而在与音乐大师陈其钢的对话中,观众则能从这位70多岁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中,感受到普通人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坚持。

03

窦文涛的“聊愈力”

作为节目的灵魂人物,窦文涛的主持功力无疑是《圆桌派》成功的关键。他总能在圆滑与真诚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让对话既不流于表面,又不会过于深奥。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窦文涛与已在芬兰定居七年的竹幼婷重聚。尽管两人的人生经历大不同,但窦文涛总能找到共鸣点,让对话既轻松又深刻。这种强大的同理心,让《圆桌派》不仅是一档文化节目,更是一剂治愈良方。

04

老友相聚的温暖力量

第七季《圆桌派》主打“老友记”概念,邀请了众多老朋友回归:许子东、马家辉、马未都、竹幼婷、许戈辉、鲁豫……这些嘉宾与窦文涛之间的默契,让对话自然流畅,充满乐趣。

在首期节目中,许子东、马家辉、陈鲁豫与窦文涛围坐圆桌,以“年龄焦虑”为引,分享了各自对时间、成长与自我认同的独到见解。窦文涛的“毕业心态”、许子东的自我和解、马家辉的衰老标准、陈鲁豫对女性年龄偏见的批判,不仅金句频出,更传递出温暖人心的力量。

05

挑战与未来

尽管《圆桌派》第七季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节目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追求流量与话题的综艺环境中,纯聊天形式显得尤为小众。有观众指出,节目的选题范围日益精英化,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现实有所脱节。

从平台数据来看,优酷《圆桌派7》的最高热度为5839,而竞品《十三邀·第八季》在腾讯平台的实时热度高达9351。这反映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文化类节目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圆桌派》是我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它让我这个三线城市的小市民,得以窥见更广阔的世界。”这档节目所传递的温暖与智慧,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未来,《圆桌派》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市场挑战,但它所倡导的“聊天文化”和对深度对话的追求,无疑将影响更多人。正如窦文涛所说:“未来不可测,但聊天永不过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