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获社工全程帮扶,病情稳定重返生活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7:5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精神分裂症患者获社工全程帮扶,病情稳定重返生活

** 单位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女,33岁,非S市户,小学学历,无工作,疾病诊断为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显著的行为缺陷,需要加以关注和治疗。
(二)个案来源
辖区民警接到居民报警,诉有人行为异常,在小区乱拿东西,解释不清为何拆开别人快递,民警上门了解情况后家属称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遂民警报告社区关爱帮扶小组服务对象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复发,社区关爱帮扶小组上门协同评估。
(三)个案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1990年生,18岁结婚,早年离异,育有一子,孩子由前夫养育,2022年经人介绍与现男友洋洋(化名)在老家办婚礼,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因服务对象亲生父亲也患精神疾病,户口本丢失未补办,因此与男友未登记结婚。其男友洋洋是持证智力残疾人,无工作能力。
服务对象曾在老家住院治疗,工作人员查看服务对象3年前在老家县人民医院开具的药品处方笺,处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已停药1年多。停药期间服务对象大概每个月会病情发作一次,期间无打砸等过激行为。
辖区民警、社区关爱帮扶小组精防医生和精防社工走访时了解到服务对象时常自己外出,半年多前洋洋父母曾因服务对象独自外出而报警人,今日是因为洋洋父母觉得服务对象行为异常、拿着拖把外出,故而报警。
社区关爱帮扶小组工作人员了解服务对象情况后,向服务对象本人及洋洋父母宣传相关政策,建议洋洋父母带服务对象到S市的专科医院或就近的综合医院专科门诊复诊取药,稳定病情。
纳入社区管理不久,服务对象因肺炎并发躯体电解质紊乱而住院治疗,洋洋父母因治疗费用以及后续希望到康宁医院住院治疗调药而寻求社工帮助。
二、问题分析
(一)家庭经济困境
服务对象前两年曾在制衣厂打工,自病情不稳定后就没有工作,现居住在男友父母租赁的房子,房子居住环境破旧、卫生条件差。男友父母是环卫工人,其承担着一家人全部的生活开销,经济收入微薄,导致经济压力较大。
服务对象的实际抚养人是洋洋父母。
精防社工介入策略宣传现有政策,协助监护人办理监护协议,领取监护人补贴;精防医生为服务对象申请办理服药补贴。
(二)疾病管理能力较低
服务对象于2020年初发现精神异常,3年前确诊精神分裂症,2024年曾在S市K医院住院治疗,其诊断为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显著的行为缺陷。由于服务对象和家属认知水平有限,对精神疾病认知不足,导致服务对象未能及时就诊取药。据了解服务对象已停药有一年多,未能认识到按时服药的重要性,缺乏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居住环境和卫生差
服务对象自从生病后,胃口较差,不爱吃饭,导致身体营养不足,2024年3月时因感染肺炎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癫痫发作。
服务对象一家居住的房子位于老旧小区搭建的一楼平房,居住环境潮湿且卫生差,服务对象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照顾能力较低,无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利于疾病康复。
(四)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社工在与服务对象交谈中,发现服务对象平日在家沉默寡言,情感反应淡漠,服务对象与男友感情一般且和男友父母交流较少。服务对象仅愿意与家人、亲戚来往,不愿与其他人社交,未参加社会活动,缺少社交和亲友情感支持。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应用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服务对象及其所在的家庭现有的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精防社工致力于为她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她申请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贴、服药补贴,提高其利用现有政策的能力。
(二)服务目标
1、总目标
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运用社会支持理论的方法,协助服务对象申请救助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和家属认识疾病和识别症状,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家属的支持力度。
2、分目标
(1)链接社会慈善资源,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2)科普疾病居家护理知识,提高疾病管理能力。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4)鼓励家属参与支持,丰富社会支持系统。
(三)服务介入过程
1、第一阶段:建立专业关系,收集基本信息
首先,社工在民警的陪同下入户探访,与服务对象和家属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及面临的具体困难。通过交谈得知服务对象和男友都无工作,男友父母收入低且休息少,承担家庭的经济开销,因此对服务对象的病情有心无力。

上门随访患者照片
“在老家没有人照看她,来深圳一年多了,她时不时就自己往外走,去年她自己往外走,我们找不到人,我都去报警了……经常自己躲在洗手间,一两个小时不出来,哎哟,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洋洋父亲对于服务对象一些行为表现出无奈。
在交谈时,社工向服务对象一家介绍个案服务,希望通过个案的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支持,促进精神疾病康复。
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细致分析,确定其最迫切需要的帮助类型。社工运用同理、接纳和支持等技巧,帮助服务对象家人厘清服务对象的现况与需求,向服务对象一家介绍社区精神卫生相关服务和救助政策,为后续服务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2、第二阶段:服务做加法,协助办理补贴
社工在第一个阶段与服务对象及家属建立了专业关系,社工联系家属建议带服务对象到精神专科医院复诊取药,进一步稳定服务对象的病情。社工向家属介绍现有的补贴和救助政策,纳入社区管理后,协助家属办理监护责任书领取监护补贴,并联系精防医生为服务对象申请免费服药补贴,以稳定服务对象病情和缓解康复期间的经济压力。
在本阶段,社工秉持着尊重和关怀,向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宣传精神康复者的相关政策,并协助其申请相关救助。社工针对服务对象的病情情况,为服务对象制定短期的服药计划,与医生共同记录服务对象精神类口服药的用药名称和剂量,并告知家属监督服务对象服药,鼓励服务对象坚持按医嘱服药,以稳定病情,有不适可以告知社工,及时复诊。
3、第三阶段:资源做加法,协助申请基金会资助金
某日晚上,家属电话告知社工服务对象在家突然身体抽搐、口鼻流血,经救护车护送至医院住院治疗。
由于治疗费用较高,家属向社工寻求帮助,并认为是服用了精神类药物才导致的。
社工得知情况后,安抚家属情绪,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建议家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照顾服务对象恢复身体健康。由于服务对象在综合医院住院治疗身体疾病,并非是因精神疾病复发在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不符合现有精神患者住院救助政策。
社工将服务对象家庭贫困的情况报告社区领导和街道领导,在领导的支持下,社工协助家属整理资料,成功申请到S市某商会慈善基金会给予的三千元家庭困难资助金,极大缓解了家庭面临的危机。

4、第四阶段:康复做加法,转诊转介服务
服务对象躯体疾病治疗出院后,身体情况稍微好转。经过一段时间居家休养后,家属寻求社工帮助,告知社工因前段时间住院,服务对象暂停服用精神类药物,近期存在疑似精神病症复发的风险,想让服务对象到专科医院就诊。社工和精防医生上门评估后,社工为家属提供转诊转介服务,协助家属开通绿色通道,送至康宁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历经23天的住院治疗,服务对象出院回到家中,社工与服务对象家属预约时间登门随访。在现场随访中,社工和精防医生通过查看服务对象的出院记录了解其出院诊断及目前服药方案;并与家属提及服务对象现有用药方案是经过专科医生评估服务对象病情后调整的,告知按医嘱服药对服务对象病情控制和后续康复的重要性。
为此社工希望与家属一起对服务对象进行药物管理,避免其出现减药、藏药、停药等行为导致的病情复发。
经过与服务对象及家属协商,居家药物管理以家属为主,监督服务对象每日按医嘱服药,陪同其定期至专科医院复诊;社工为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药管理服务,定期上门走访或电话随访掌握服务对象的用药情况和药物副反应程度,帮助服务对象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按医嘱服药,以促进病情康复。
经过3个月的药物管理服务跟踪,在家属的监督和社工的定期随访下,服务对象每日按医嘱服药,到期去复诊,专科医生评估服务对象暂无明显药物副作用,服务对象的病症已得到良好控制,病情愈加好转。
另外,服务对象患有中度贫血,社工与精防医生建议家属可以丰富家中膳食,关注服务对象的饮食,适当补充富含营养和铁元素的食物。同时,引入个人卫生话题,鼓励服务对象勤洗头、勤剪指甲,养成个人卫生的好习惯,预防疾病的同时,保持仪容整洁,建立自信和自我形象。
5、第五阶段:关爱做加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本阶段社工采取情感陪伴、心理疏导和康复活动等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情感支持,增强社区支持力度。通过定期探访、电话交流等方式,给予服务对象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缓解其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在服务对象出院后,社工回访服务对象,并送上慰问品,营造良好的社区关爱氛围。
在心理层面,对于存在心理困扰的服务对象,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在家庭成员方面,家属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社工通过提供心理慰藉服务,链接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家庭成员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在社区融入方面,鼓励服务对象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康复活动,如文化娱乐、手工制作和健康讲座等,社工积极邀请患者参与社区的分享互助会和马赛克花瓶DIY等活动,增进其与社区其他居民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其社会融入。
四、成效评估
(一)过程评估
社工在服务初期耐心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的病情和家庭情况,与家属建立了友好的信任关系。
在服务过程中运用尊重、理解和同理,为服务对象和其家庭申请相关政策补贴和资源链接,稳定了服务对象的病情和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在服务后期,协助服务对象进行药物管理,邀请其参与社区活动,促进家属对服务对象病情的理解包容和情感支持。整个服务过程从复诊取药、躯体疾病治疗、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到精神疾病康复期,社工、精防医生和有关部门都在为服务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
(二)效果评估
服务对象的精神疾病在住院治疗后得到重新诊断和对症用药,精神症状得到控制,目前病情稳定。为服务对象申请监护补贴和商会基金,极大缓解了服务对象家庭经济压力。服务对象和家属在社工的建议下改善卫生习惯,家属更加关心服务对象的饮食睡眠情况。为服务对象建立起以家庭为中心,精防社工、精防医生和社区协助的社会支持体系。
(三)服务对象自评
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对于现在服药后精神症状缓解的情况十分满意,家属也十分感谢社工、精防医生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家属告诉社工,自从服务对象纳入社区管理,他们得到了许多帮助,服务对象现在可以使用每月的服药补贴就诊取药,精神症状得到控制,且有一定的政策补贴,对服务对象的病情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整个家庭压力得到极大改善。
五、结案
(一)服务目标已完成
个案管理服务目标已达成,经过后期上门走访,社工了解到服务对象已无晚上将门窗打开、连续躲进卫生间等异常行为症状,睡眠较好,晚上较少失眠,现每月及时复诊,每日按医嘱服药,服务对象和家属对服药治疗康复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
(二)服务对象的改变
服务对象平日在家会帮家里人晾洗衣物、整理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家庭监护补贴和服药补贴为其缓解了经济压力。在社工的鼓励和家属的陪伴下,服务对象愿意出门参加社区活动,社工与其交流也会积极回答。
(三)持续跟踪与评估
社工与家属对服务过程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束本次个案管理服务,为其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其帮扶过程、进展及成效,以便后续跟踪与评估。
最后,社工鼓励家属日常对服务对象进行药物和监护管理,鼓励服务对象继续改善个人卫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约定定期进行回访,了解其生活状况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六、专业反思
在本案中,社工介入服务对象康复服务,为服务对象制定了康复计划,但其实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支持。由于服务对象属非户籍,在申请救助资源时,受到了部分政策的限制,不能链接到有用的资源,服务对象的康复服务计划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后。
因此,社工应该积极地调动周围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服务对象对接需要的资源,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呼吁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不仅仅需要自己和家庭的努力,还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支援帮助,才能使服务对象得到更好的资源来进行康复计划,推动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前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