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债市双杀,如何有效管理理财风险?
股市债市双杀,如何有效管理理财风险?
近期,股市和债市双双遭遇下跌,许多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管理理财风险变得尤为重要。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合理资产配置、深入研究投资产品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投资组合等方式,来降低风险并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尤其在市场波动加剧时,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心态,避免盲目操作,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要牢记的准则。
当前市场形势分析
债市风险加剧
2025年1月,债市面临多重压力。首先,信贷开门红、地方债发行、税期高峰及春节取现等因素,可能导致资金利率中枢季节性抬升。其次,虽然经济基本面、配置需求、降准降息预期等因素支撑利率下行趋势,但市场已提前消化部分预期,潜在下行空间收窄。信用债方面,跨年后资金面转松,理财规模回升,配置力量增强,1月信用债或有补涨行情。但需警惕的是,随着转债接近到期日,看涨期权价值下降,债性增强,信用风险对转债的影响增大。
股市不确定性增加
2024年,经济增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制造业投资的不足等问题。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继续成为增长的亮点。然而,传统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国内外竞争加剧的问题,导致整体经济增速回落。经济数据的阶段性走弱使得市场信心受到压制。为了应对下行压力,政府在9月末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加大逆周期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这旨在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风险管理建议
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可转债是一种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按特定的转换条件转换为标的股票的公司债券,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债券+看涨期权的组合。由于兼具股性与债性,进可攻退可守,安全性较高,可转债受到中低风险投资者的追捧。
可转债的波动率,约等于股票的一半。采取低可转债价格和低转股溢价率的双低轮动策略(见《可转债八大投资策略》),大部分时间低波动,但一波动就赚很多。2倍杠杆下,可转债赚的收益更是与正股差不多,但承担的风险更小。
但是,近期低价转债大幅下跌却给了可转债投资者当头一棒。山鹰国际、广汇汽车等股债双杀也引发了媒体关注。其中,广汇汽车、山鹰国际更是在受到券商推荐后的两个月内,股价分别下跌了41.33%和28.49%。
可转债面临的风险有:信用风险、兑付风险、宏观流动性风险、通胀风险、正股市场风险、转股价下修风险、减资提前清偿风险、退市风险、赎回风险、补税风险等。
可转债投资者的退出路径有五条:一是直接卖出可转债,二是转股,三是上市公司提前赎回,四是可转债强制回售,五是持有到期收回本息。对于信用风险较高的标的,投资者很难持有到期,公司也没有能力赎回、回售。倘若转股溢价率高,转股就是亏钱,这时投资者就只能卖出可转债导致价格下跌。评级调整使得转债信用风险加大。通常6月尤其6月中下旬是评级调整高峰,2023年10 月中证协《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执业规范》可能使得评级调整高峰后移0-1个月。随着转债接近到期日,看涨期权价值下降,债性增强,信用风险对转债的影响增大。
转债最后两个计息年度的可转债回售触发条件是任何连续30日内的股价低于转股价的70%就自动触发,因而存在回售兑付风险。2024年6月17日,鸿达兴业发布公告,因连续三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鸿达退债”转股价格的70%,根据《募集说明书》的约定,“鸿达退债”可转债持有人可行使回售权一次,回售申报期为6月18日至6月24日。公司目前可用货币资金余额无法覆盖“鸿达退债”剩余票面总金额。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资产已被法院冻结/查封,公司因流动资金不足预计无法进行按期回售兑付。
政府政策与融资环境(宏观流动性)对信用利差有显著影响。即使是经济下行,倘若政策维稳,低效企业能够借旧还新,信用风险下降,信用利差反而可能收窄。虽然2024年M2、社融与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增速持续下降,但贷款利率下行,宏观融资环境并没有收紧,仅部分公司可能因为信用风险较大较难融资。
通胀对无风险利率有较大影响。经济上行时,无风险利率上升,信用风险下降,同评级同期限的企业债券收益率可能不变。通胀上行时,无风险利率上升,但信用风险与通胀没有明显关联,同评级同期限的企业债券收益率上升,纯债价值下降。2024年发生通胀的可能性极小。预计2024年核心CPI同比增速在三季度下降至0.3%后,12月小幅回升至0.5%。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CPI同比增速有望逐渐升至1.4%;PPI降幅有望继续收窄并在12月转正,但当月同比涨幅不会超过0.5%。
从股票的角度来看,正股波动性下降,看涨期权价格下降。转债价格=(1+转股溢价率)100/转股价正股股价。当正股股价上涨时,若转股溢价率不变,则转债价格上涨幅度相同。若转股溢价率上升,则转债价格上涨幅度高于正股。若利空事件引发正股非理性定价且低于合理价值,可转债也会超跌。
30日内的任意15天收盘价低于转股价的80%,董事会有权提议下修转股价。倘若公司转股价下修不及市场预期,会引发转债价格下跌。
根据公司法,由于公司注销回购股票导致公司股本发生变化,债权人可以据此要求公司提前偿还债务,产生信用违约的风险。应对减资提前清偿风险,发行方可以:申请延长注销有效期直至可转债清偿;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不要求公司提前清偿债务”议案来避免转债清偿;修改不下修承诺期、提前下修转股价;更改回购股份用途,控股股东购买转债并转化为回购的股份,控股股东持有股份增加。新国九条拟将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纳入“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的情形,规定回购注销金额纳入现金分红金额计算。截至6月20日,共有158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公告,回购金额合计955.49亿元,超过2023年全年的914.15亿元。新国九条客观上使得减资提前清偿风险增大了。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的,其发行的可转债及其他衍生品种应当终止上市。触及成交量、面值(低于1元)、市值、股东人数等交易类退市指标的,和主动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市公司股票被交易所作出强制终止上市决定后,自交易所公告终止上市决定之日后5个交易日届满的下一交易日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并在股票简称前冠以“退市”标识。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次日起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可转债退市后,依旧可以转让、转股、回售、赎回和到期兑付。正股退市会失去二级市场融资渠道,信用风险上升。可转债退市,转债流动性风险上升。
新国九条严格了强制退市标准,增大了正股退市风险:一是严格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调低2年财务造假触发重大违法退市的门槛,新增1年严重造假、多年连续造假退市情形。二是将资金占用长期不解决导致资产被“掏空”、多年连续内控非标意见、控制权无序争夺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上市公司有效信息等纳入规范类退市情形,增强规范运作强约束。三是提高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退市指标,加大绩差公司退市力度。四是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2024年至今已有12只股票退市,高于2023年同期的10只。
赎回条款旨在保护发行人利益,意味着期权的有效期可能缩短,期权价值下降,对投资者不利。当转股溢价率较高时,就需要注意有条件赎回条款带来的冲击。倘若转股,将稀释每股收益,在可转债发行量较大的情况下,导致股价大幅下跌。对于满足赎回条件且公司赎回可能性较大的可转债,投资者需要回避相关转债及正股。
最近三年,由于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滑,地方财政收支呈现“紧平衡”态势。反腐、查税、退奖金成为弥补财政亏空的重要手段,2023年开始有关部门加大对税务系统应收尽收的监督力度。2024年以来,包括顺灏股份、北大医药、藏格矿业、华林证券、联建光电、博汇股份、维维股份、科兴制药等公司发布补缴税款的公告。企业被追缴税款的原因包括政策变化、少计税、未按
关注政策动向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政策变化对股市债市的影响尤为显著。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例如,2025年1月需关注信贷开门红诉求、地方债发行、税期高峰及春节取现等因素对资金面的或有扰动,资金利率中枢或季节性抬升。预计央行也将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呵护节前流动性平稳,关注央行是否降准,若央行年初降准,资金面或处于均衡平稳状态;若降准未落地,资金面或维持“量稳价高”的格局,流动性分层或仍较明显。至于降息的时点,可能会受到国内银行净息差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预计一季度仍有降息概率。
合理配置资产
在投资策略方面,建议关注科技制造、消费、金融及公共服务等行业。例如,科技制造领域中的通信、电子、军工、机械设备等行业,消费领域的家电、汽车、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等行业,以及金融及公共服务领域的银行、交通运输等行业。同时,随着年报和季报的陆续披露,投资者将获得更为清晰的业绩指引,这将为绩优蓝筹股提供积极的投资机会。
结语
面对股市债市双杀的不利局面,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科学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同时,也要看到市场调整带来的投资机会,保持信心,为未来的投资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