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的乡村振兴之路
株洲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这句话在株洲开放大学得到了生动的实践。自2005年以来,株洲开放大学实施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这项计划不仅为乡村振兴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还探索出了一条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新路径。
量身定制的培养模式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主要面向农村基层干部、退伍军人、农村青年和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等群体,旨在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为了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学校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等多个专业。
教学模式上,株洲开放大学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学习,同时学校还会定期组织面授辅导和实践教学。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让学员们在不耽误农活和工作的前提下,也能接受高等教育。
从课堂到田间:实践导向的教学特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株洲开放大学深知,对于农民大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能力更为关键。因此,学校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基地,让学员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在学校的实践基地,我学会了科学的种植技术,现在我已经成了村里的‘土专家’,经常指导乡亲们种植。”一位学员自豪地说。
毕业生的“致富经”
据统计,株洲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已累计培养毕业生近万人。这些学员毕业后,大多选择留在家乡,运用所学知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李明(化名)是株洲市茶陵县的一名农民大学生。2015年毕业后,他利用所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带领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发展规模化养殖。如今,合作社年出栏生猪已达5000头,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带动了周边1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另一位毕业生张强(化名)则选择了发展现代农业。他在学校学习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后,回乡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和蔬菜。通过科学管理,他的农场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提升,产品远销省内外。
创新驱动:项目持续发展的动力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会面临各种挑战,株洲开放大学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也不例外。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学员学习动力不强等问题,都曾困扰着项目的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学校不断创新,寻找解决方案。比如,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学校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引入社会资金。在师资方面,学校不仅依靠本校教师,还聘请了农业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农民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为了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学校还设立了奖学金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学员给予奖励。
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株洲开放大学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和株洲市政府都对该项目给予了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学校还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为学员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这些支持政策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语:教育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株洲开放大学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展示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培养一批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株洲开放大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如一位学员所说:“以前总觉得种地没出息,现在不一样了,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农业也可以很科技、很时尚。我为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
未来,株洲开放大学将继续深化“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让教育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