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困、便秘、容易饿……7个表现提醒你缺这种营养素了
犯困、便秘、容易饿……7个表现提醒你缺这种营养素了
膳食纤维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也不产生能量,但对健康至关重要。从控制体重到改善血糖,从保护心脏到促进肠道健康,膳食纤维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很多人可能因为摄入不足而出现各种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膳食纤维的重要性、缺乏症状以及如何科学补充。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膳食纤维的四大优势
膳食纤维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前者包括果胶、树胶、藻胶等;后者主要有纤维素、木质素等。
控制体重:膳食纤维可增加咀嚼时间和饱腹感,减低消化率,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研究表明,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可使体重减轻24%-36%。
降低血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降低血胆固醇:果胶和其他具有黏稠性的多糖可减少机体对膳食中胆固醇的吸收,从而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保护多个器官:
- 心脏: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大肠中可以部分或全部被发酵,帮助控制血脂水平,预防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 胃肠道:不溶性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减少致癌物质在肠内被吸收的机会。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减少胆汁酸循环,抑制胃肠道肿瘤的生长。
- 大脑: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可减少脑部炎症,有助于延缓大脑功能衰退。
- 肝脏:膳食纤维可减少胰岛素分泌,从源头上减少胆固醇合成,并影响肝脏中的胆固醇和脂肪代谢,有助于保护肝脏。
- 胰腺:膳食纤维可帮助减少和延迟碳水化合物消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保护胰腺、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七种迹象表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下几种症状,说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需要调整饮食结构:
饭后容易困:膳食纤维能减缓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速度,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能量供应。缺乏时,食物消化过快,血糖波动大,易导致饭后困倦、疲劳。
便秘问题频发: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缺乏膳食纤维,粪便会变得干燥,难以排出,导致便秘。
腹泻或稀便:平衡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对保持消化系统正常运转非常重要。腹泻通常是消化道中水分过多的结果,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吸收肠道中多余液体,形成凝胶状物质,有助于防止腹泻或稀便。
总是感到饿:膳食纤维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吸水后会增加食物在胃中的体积,使人产生饱腹感。缺乏时,人们可能更易饥饿,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进食量,导致热量超标。
“坏”胆固醇偏高: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这种“坏”胆固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如果体检时发现该指标偏高,除了药物治疗外,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也是一个有效的调理方法。
反应迟钝: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这些有益菌有助于合成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进而对情绪、记忆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引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有痔疮:缺乏膳食纤维可能导致粪便过硬,增加排便时对肛门周围组织的压迫和摩擦,久而久之易导致痔疮。
如何科学补充膳食纤维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天应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并建议从天然食物中获取。
主食杂一点:现在生活中的大米和面粉越来越精细,虽然口感更细腻,却流失了大量膳食纤维。建议丰富主食的种类,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全谷物膳食纤维含量一般在3%以上,杂豆大多在5%以上,薯类在1%以上。
蔬菜多一些:蔬菜是储藏膳食纤维的大户,建议每天吃300-500克蔬菜。鲜豆类和菌类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茭白、芦笋、菠菜等也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针对性地选择,可更好地补充。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水果每天吃:水果中有不少“纤维高手”,如库尔勒梨(6.7%)、石榴(4.8%)、桑葚(4.1%)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吃水果200-350克。胃肠不好的人可适量减少或将某些水果蒸熟食用。
坚果不能少:坚果的膳食纤维含量大多在4%-11%之间,个别如黑芝麻、松子分别高达14%、12.4%。不过,大部分坚果的含油量高于40%,吃太多易造成能量过剩,所以建议每天吃10克左右。
具体来说,30克膳食纤维≈1-3两全谷杂豆+1斤蔬菜+半斤水果+10克坚果(仁)。
膳食纤维的具体摄入量应根据年龄、性别、体重、饮食习惯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肠胃不好者,膳食纤维摄入量可以减半;老人、儿童等消化能力弱者,应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煮至软烂。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