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教你识别甲流症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教你识别甲流症状
近期,甲流(甲型流感)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给公众健康带来一定威胁。如何快速识别甲流症状,及时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本文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马艳良主任医师和药学部陈月主管药师,为大家提供专业指导。
如何快速识别甲流?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更为严重。以下是甲流的主要症状及特点:
- 发热:突发高热是典型表现,体温常超38℃,甚至可达40℃。
- 全身症状:
- 肌肉酸痛、头痛明显,尤其是全身性疼痛。
- 疲倦乏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呼吸道症状:
- 咳嗽(多为干咳)、喉咙痛、鼻塞、流涕。
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季节性,全身症状更为严重。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等,通常为低烧且持续时间短。
甲流如何治疗?
甲流是自限性疾病,对于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是可以自愈的。但要“抓住48小时治疗黄金期”,尽早就医确诊用药。出现症状到用药的时间间隔越短,药物起效时间就越快。
目前,专门针对流感病毒的特效药物就是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能够快速起效阻止病毒复制,迅速缓解症状。
在用药规则上,奥司他韦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玛巴洛沙韦用于健康的成人和5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或者存在流感相关并发症高风险的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流感患者。在确保用药安全、有医生指导的前提下,流感抗病毒药物应在确诊后及早使用,原则上最好在发病后48小时内使用。
如何预防甲流?
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 勤洗手、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
- 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聚集性活动,如果必须要去,佩戴好口罩。
- 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
- 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注意开窗通风,照护过程中尽可能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以减少家庭内传播。
重点场所防控:
- 托幼机构、学校、医院、工厂、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应减少人员流动和探访,加强日常通风、清洁、消毒工作。
- 学校、托幼机构要落实晨午检和缺勤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上报,采取规范的处置措施。
增强体质:
- 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坚持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休息,注重营养,增强体质。
-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手直接接触口鼻。
专家提醒,注射疫苗是预防甲流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每年9月、10月后会开启冬季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根据前一年的病毒流行株确定当年的疫苗成分,这在一定概率上能覆盖一般常见的流感病毒类型。流感病毒易感人群、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老年人应要重视接种流感疫苗。由于病人感染往往是由周边人感染所致,建议这些人群的家属也要尽早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