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德国“双元制”PK中美职教体系,谁更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34: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德国“双元制”PK中美职教体系,谁更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以其独特的企业与学校合作模式闻名,学生能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经验。相比之下,美国的社区学院和中国的中高职院校也各有千秋。那么,“双元制”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中美职教体系又有何亮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德国双元制: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其教育体系中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工业实力的重要支撑。双元制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双元制职业教育(Duale Ausbildung)和双元制大学(Duales Studium)。双元制职业教育是非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后获得德国IHK或者HEK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双元制大学则属于学历教育,学生可获得德国本科或硕士文凭。

双元制教育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跟着师傅(Meister)学习实操,还能获得企业支付的工资。受教育者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一般40%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60%时间到企业实践理论知识,学习的场地一元在国家职业学校(简称BBS),一元在企业(具有教育资格的企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被称为世界职业教育的教科书,在中国我们将其称为校企融合。很多中国学生会简单的把Ausbildung看作是国内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是去德国做技术工人,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德国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全就是两码事。德国双元制教育一共有330多种职业遍布医疗、金融、IT互联网、制造、建筑等多个行业。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不同,从事的职业也将不同,德国是一个十分尊重技术,技术工人的工资在德国也是收入较高的一类。

申请到德国读双元制并不是认为的那样,在国内成绩不好就到德国读个书,因为申请德国双元制大学和申请其他大学的难度是差不多的,并且对语言能力要求特别高,外国学生想要申请,德语水平起码要达到C1水平,最重要的是还要有德国企业和你签约,企业雇主面试也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一些有名的大企业,所以申请和录取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入学前需要先经过企业面试通过后方可,并需要和企业签约。

(双元制学生必须由本人或其代理人和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双方在合同期内遵守约定。试用期通常为4个月。在试用期内,双方可以不说明任何理由,书面解除合同。4个月后,除非学生出现重大过错,企业才能解除合同。)

对于外国人来说,德国的Ausbildung需要申请者满足连续十二年的全日制教育才能申请。所以中国学生想要申请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只要是高中毕业同等学历,比如高中毕业,中专毕业,大专毕业,都可以申请,就业留学招生对象为18-38岁青年。比较热门的专业有汽车类,机电类,酒店类,护理类等,双元制大学学生上大学期间,学费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主要由企业承担。学生不需要支付学费,企业支付学员工资,每个月补贴800-1100欧元左右。

培训一般由企业决定,2—3年时间不等,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工作3个月,在校上课3个月,周而复始;第二种是周一至周四企业工作,周五-六在校上课。学习的内容是和工作内容非常接近的实用性科目。学生能较早地接触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双元制教育对学生而言,企业在跟学生签订合同后就开始付给学生工资,直至毕业。学生也不必担心就业问题,通常毕业后都回到签订培训合同的企业工作与德国公民同工同酬,享受同等福利待遇。对企业而言,企业既能节省招聘和培训员工上岗的时间,还能得到高素质、经过学历教育的员工,对于学生和企业而言,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一般没有传统学校的寒暑假,会有一个10-24天的带薪天年假,再加上德国本身假期就多,所以假期还是比较多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意中断学业是需要向企业赔偿的。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健全,免学费、享补贴、保就业、可升学、可移民是双元制五个核心关键点。

02

美国社区学院:灵活多样的教育选择

美国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提供两年学术课程后可转入四年制大学,与中国的专升本在学历提升上有相似之处,但美国模式更注重灵活性和学术衔接,学生通过社区学院转学后获得的本科学位与直接入学的学生完全相同,没有差别。而中国的专升本则需要通过考试,竞争较为激烈,且专升本学生的毕业证上会标明“专升本”字样,在就业市场上可能被视为与普通本科有所不同。美国的转学模式更注重灵活性、普及性和学术衔接,而中国的专升本则更偏向于通过一次性考试进行筛选,途径更为单一。

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现出明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其政策目标是通过社区学院系统提高教育的普及性和多样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需求,主要通过其独具特色的社区学院系统实施,这与德国的双元制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产教融合起步较早,经历了逐渐形成、发展、成熟和繁荣四个时期,具有较大的办学规模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有着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和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美国社区学院不仅提供广泛的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还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包容性,使得更多社会成员能够接受到高等职业教育。这些社区学院通常与地方企业合作,根据地方经济需求调整教育内容,确保教育内容与地方就业市场紧密对接,形成社区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搭建产教融合的纽带。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国的3000多所大学中社区学院占了很大一部分,社区学院的功能多元,包括直接与四年制大学对接的学历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针对成人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社区学院的开放性、多样化、低收费、大规模以及就业导向的教育特点,使其成为美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平台,建立了政府、社区学院和企业多元协作体系,满足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03

中国中高职院校:规模庞大,挑战犹存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中专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高职高专就业率稳定在91%以上。中职学校的升学率超过60%,高职学校的学生专升本接近20%。文章还提到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的讲话,强调了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中国职业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企业参与度不足,缺乏实质性的产教融合,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此外,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和家长仍倾向于选择普通高等教育。

04

三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比

从教育理念来看,德国双元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美国社区学院则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多样性,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中国职业教育则在规模上具有优势,但在产教融合和企业参与度方面仍需加强。

从培养模式来看,德国双元制通过学校和企业双重培养,学生兼具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美国社区学院则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选择;中国中高职院校则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

从就业前景来看,德国双元制毕业生就业率高,且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后通常能直接留在企业工作;美国社区学院毕业生可通过转学获得本科学位,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化;中国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也较高,但专升本竞争较为激烈。

05

启示与建议

中国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德国和美国的经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企业参与度。具体建议包括:

  1.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如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

  2.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 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改变“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5. 完善中高职贯通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和发展机会。

通过借鉴德国和美国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中国职业教育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