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灌汤包与南翔小笼包:两种地方名吃的特色对比
开封灌汤包与南翔小笼包:两种地方名吃的特色对比
开封灌汤包和南翔小笼包,都是中国灌汤包界的佼佼者,各有特色,难分伯仲。开封灌汤包历史悠久,皮薄如纸,汤汁丰富;南翔小笼包则以精致的外形和独特的口感闻名。究竟谁才是灌汤包界的王者?让我们从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口感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探究竟。
历史渊源
开封灌汤包,源自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据传,北宋时期,东京汴梁的“王楼”酒楼就已开始经营灌汤包,当时的灌汤包被称为“山洞梅花包子”,是北宋宫廷的御用食品。到了清代,灌汤包传入民间,成为开封的特色小吃。开封灌汤包的制作工艺经过历代厨师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今天的独特风味。
南翔小笼包,源自上海嘉定区南翔镇,历史同样悠久。据传,南翔小笼包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由南翔镇日华轩糕团店的黄明贤创制。最初,黄明贤制作的是大肉馒头,后来为了区别于其他馒头店,他改进制作工艺,创制了“重馅薄皮”的小笼馒头,即今天的南翔小笼包。南翔小笼包因其独特的风味和精良的制作工艺,迅速走红,成为上海的特色小吃。
制作工艺
开封灌汤包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面皮选用高筋面粉,经过多次揉搓,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馅料则选用猪五花肉,加入肉皮冻、蟹肉、酱油、猪油、辣椒等调料调制而成。包制时,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包入适量肉馅,捏褶封口。蒸制时,用旺火蒸10分钟即可。
南翔小笼包的制作工艺同样精细。面皮选用中筋面粉,加入盐和温水和面,揉成光滑面团。馅料则选用猪肉糜,加入皮冻、盐、鸡精、白砂糖、生抽、胡椒粉、麻油、葱姜水等调料调制而成。包制时,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擀成中间厚四周薄的面皮,包入适量肉馅,打褶封口。蒸制时,用旺火蒸6分钟即可。
口感特点
开封灌汤包的口感特点是皮薄馅多,汤汁丰富,味道鲜美。开封灌汤包的皮薄如纸,洁白如景德镇陶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的32道绉折,均匀得不行。搁在白瓷盘上看,灌汤包子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吃开封灌汤包有“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的说法,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肉馅鲜美,面皮柔软有嚼劲。
南翔小笼包的口感特点是皮薄馅大,汤汁充足,味道鲜美。南翔小笼包的皮薄而有韧性,几乎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的馅料。小笼包小巧玲珑,形如荸荠,逗人喜爱。吃南翔小笼包有“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的说法,汤汁鲜美,肉馅鲜嫩,面皮柔软有弹性。
谁是灌汤包界王者?
开封灌汤包和南翔小笼包,都是中国灌汤包界的佼佼者,各有特色,难分伯仲。开封灌汤包历史悠久,皮薄如纸,汤汁丰富,味道鲜美,是开封的特色小吃;南翔小笼包则以精致的外形和独特的口感闻名,是上海的特色小吃。两者各有千秋,不分上下,都是灌汤包界的王者。
你心中的灌汤包界王者是谁呢?快来投票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