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保卫战:57师血战15天,8000将士几乎全军覆没
常德保卫战:57师血战15天,8000将士几乎全军覆没
1943年11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日军为牵制中国第六战区的兵力,计划夺取常德这一战略要地,集结了5个师团,发动了常德会战。会战初期,日军如潮水般攻势汹涌,接连突破我六战区第10、29集团军的防线,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到11月13日,日军第3师团和第13师团已完成战略转向,直奔常德而去。
驻守常德的是74军57师。57师代号“虎贲”,参加常德保卫战的57师有8000余人。1943年11月16日,74军副军长兼57师师长余程万将军发布《五十七师保卫常德文告》,强调无论敌人施以何种压力,必须以血与死来回应。
战斗经过
1943年11月18日,突破我六战区各部的阻击后,日军兵临常德。18日拂晓,日军68师团300余人的先头部队向我涂家湖市57师169团前进阵地发起进攻,拉开了常德保卫战的帷幕。
19日,日军增兵进攻,57师采取逐次抵抗的战术,在于沙港,崇河市、谈家河、豪洲庙等地节节抵抗,后撤至牛鼻滩阵地。日军猛攻牛鼻滩和芷湾阵地,我守军169团1营7连、9连官兵英勇战斗,与日军在牛鼻滩、芷湾激战三天三夜。
就在常德东面战斗激战时,西面战斗也激烈的展开了。常德西郊河洑山,是常德西部的咽喉要点,守备河洑山阵地的是57师171团2营,营长阮志芳。
11月21日,从浮海坪方向出发的日军第3师团68联队900余人兵分两路,一路500余人,在三架飞机的掩护下向我河洑山阵地发起进攻;另外一路四百余人向黄土山我170团的前进阵地发起进攻。
阮志芳营长率领全营官兵在河洑山阵地沉着迎战,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进攻。日军不顾伤亡,向我阵地发起冲锋多达十余次,都被我阮营官兵击退,并且我阮营生俘日军军曹一名,缴获日军武器若干。
常德城东面,169团3营经过三日血战,伤亡较大,柴意新团长决定由1营官兵防守石公庙、新民桥、皇木关、叶家岗、岩包一线。杨维钧营长将指挥所设置在常德城东面的岩包阵地,守卫常德东大门。
杨维钧营长率领169团1营在岩包一线,以寸土不让的精神,与日军血战5天5夜,毙敌甚众,牢牢地守住了岩包阵地,1营官兵也是伤亡惨重,只剩下100余人。
同日,南面方向,日军向常德城沅江以南的德山阵地发起攻击,猛犯我守军63师188团守备的德山老码头、孤峰岭阵地。188团团长邓光锋指挥所部与日军展开激战。
11月22日,河洑山方向,日军增兵至两千余人,携炮7、8门,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向我171团2营再次发起猛烈进攻。激战终日,全营官兵与日军血拼肉搏,反复争夺阵地达七次之多,171团2营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两位连长阵亡,官兵伤亡三分之二以上。
河洑山阵地仍是屹立不倒!
同日,黄土山方向,日军116师团109联队接替进攻,向我170团2营5连黄土山阵地猛扑,再次爆发激战,王振芳连长率领全连官兵打退了日军的无数次进攻。战至下午4时,5连自连长王振芳以下全体官兵牺牲殆尽,日军趁势占领了黄土山阵地。
黄土山阵地被日军109联队占领后,170团2营酆鸿钧营长率领剩余官兵坚守沙港阵地,与日军形成对峙。
这一天,南线方向,日军234联队于22日晚上进攻63师188团防守的德山,到23日,188团团长邓光峰率部撤退,德山被日军占领。德山的陷落,对我军在后期的救援常德作战形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德山是常德南面的门户,德山的失守,意味着日军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全力围攻常德城。更为要命的是,德山扼守着从九战区而来的北上救援部队的要道,日军控制着德山,九战区的救援部队就始终无法打通救援路线。
常德守城战主要战斗地点
11月23日,日军继续进攻。西面河洑山方向,拂晓开始,日军集中炮火,并凶残地使用毒气攻击,我守军阵地化作一片火海,被摧毁殆尽。171团2营官兵与日军反复冲杀,苦撑血拼,尸骸枕藉。战至中午十二时,阮志芳营长见事不可为,毅然决然的率领部队发起逆袭,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阮志芳营长、方宗瑶副营长,皆是壮烈殉国。171团2营500壮士,大部分牺牲,河洑山阵地由此沦陷。少数幸存官兵转移到黑家垱、南湖铺继续战斗。
阮志芳,浙江慈溪人,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第7期毕业,57师171团2营营长。
方宗瑶,安徽旌德人,黄埔军校二分校16期8总队毕业,57师171团2营副营长。
23日这天,也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日军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常德北面,黄土山阵地沦陷后,日军116师团109联队于23日上午7时从黄土山阵地出发,进攻长生桥阵地。驻守长生桥阵地的是57师170团1营,营长张庭林。该营是生力军,建制完整,战斗力强悍,109联队几次进攻,都铩羽而归。
109联队布上照一联队长决定转移攻势,进攻长生桥附近的沙港阵地,而坚守此处阵地的正是他们在黄土山的老对手,酆鸿钧营长率领的170团2营剩余官兵。
从中午1点开始,109联队连续冲击沙港阵地,均被170团2营官兵击退,并且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109联队大佐联队长布上照一十分恼怒,召集下属的几个大队长重新部署战斗。
骄横的布上照一大佐骑着高头大马,唾沫横飞,大声的训斥着下属的几个大队长,在阵地上
11月28日起,常德保卫战进入了最惨烈的巷战阶段。57师在战后的总结中描述了巷战的惨烈,官兵们伤痕累累,却依然坚持战斗。每一条巷子、每一个院落都是他们誓死捍卫的阵地。
援军与撤退
为了解围常德,第10军在方先觉军长的指挥下迅速展开行动。11月18日,第10军开始从衡山县出发,经过艰难的行军,终于在11月26日抵达常德以南。
尽管增援部队的到来,常德城最终还是在经历了15天的浴血奋战后沦陷。随着柴意新团长的战死,57师的8000名将士几乎全军覆没,常德城被日军完全攻陷。
12月6日,随着德山的失守,日军决定撤退,常德城的最终失守标志着一场惨烈的保卫战告一段落。虽然常德城被攻陷,但斗争精神和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
12月9日,经过努力,我军重新夺回了常德城,青天白日国旗再次在城上高高飘扬,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回归。
历史意义
常德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次重要的战役,中国军队在此战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成功给予日军重创。这场战役不仅提升了中国士兵的士气,还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有能力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战胜敌人。通过坚守常德这一战略要地,中国军队确保了中印、中缅公路的畅通,为物资输送和国际援助提供了关键通道。这场战役被誉为继保卫上海战役之后中国军队最激烈的抵抗之一,成为中国军民英勇和坚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