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莽的“伪君子”面具下藏着什么?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30: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莽的“伪君子”面具下藏着什么?

王莽,西汉末年的政治家,以其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和篡位行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伪君子。他表面上打着恢复古代礼制的旗号,实则是为了个人私欲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王莽通过儒家经典的“禅让”制度,成功从汉平帝手中夺取政权,建立了新朝。然而,他的改革过于激进,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新朝仅存15年便灭亡。王莽的伪君子形象揭示了历史背后隐藏的复杂人性和社会矛盾。

01

王莽的生平与政治崛起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贵乡(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东)人,是西汉末年政治人物、外戚及权臣。他最终以“假皇帝”(代理皇帝)身份登基并建立新朝。王莽的家族源自黄帝的第八代孙子虞舜。虞舜因为兴起在妈水的弯曲处,于是将姓氏改为嫣。到了周武王时期,嫣氏因为是舜的后代被封到了叫做陈这个地方,嫣氏又改为陈姓。接下来传到了第十三代的一个叫陈完的人。这个陈完,字敬仲,后来不知道做了什么,就逃跑了,逃到了齐国,齐国公封陈完为公卿,陈姓又改姓田。田氏自齐国传到了第十一代,田和控制了齐国,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齐。田和之后,田氏又传了两代之后开始称王,传到了齐王田健这里,齐国被秦国灭掉。后来秦朝传了两代之后被灭掉。后来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大

王莽原籍济南郡东平陵。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终时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西汉阳朔三年(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自己车马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甚至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
翌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傅太后、丁太后及其外戚得势,王莽免官,隐居新野。其间他的二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逼其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公元9年,王莽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篡夺汉朝,建立新朝,之后王莽想要搞个登基大典,威风一下,但是缺少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在王政君的手里,王莽不敢去要,于是就派自己的堂弟安阳候王舜替自己要传国玉玺。
王政君暴怒地骂“你们因为效忠刘家,才得到世代的富贵荣华,不想着报答,竟然还趁着人家小皇帝年幼的时候,夺取人家的江山,完全不顾忠孝礼节。这么做人,简直是猪狗不如,天下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人!而且如果你们真的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想要改朝换代,那就应该自己做新的玉玺,为什么想要这个亡国的不祥玉玺呢?我是刘家的媳妇,如今已经年老,随时都有可能死去,现在我就用这枚玉玺陪葬,所以你们是不会得到玉玺的。”
王政君说完话,就开始痛哭流涕。
王舜对王政君的悲伤有些感同身受,眼前的女人历经几朝,虽然出自王家,但是享受了刘家的权势富贵,并因此带动王家也飞黄腾达,按理说,王政君是对的,但是自己的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呀。
于是,王舜沉默了一阵,深吸了一口气,还是对太皇太后王政君说:“臣等惭愧,无言以对,但是王莽一定要拿到传国玉玺,如果不是派我来,还会派别人来,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对待您呢.”
王政君知道王莽是干得出来这种事的,于是将传国玉玺拿出来,砸在地上给王舜,王舜心疼地看着地上的玉玺被摔坏了一个角,立刻将传国玉玺捡起来。
王政君说:“我已经年老,活不了几年了,更看不到王家的未来了,但是王家有你们这样的兄弟,我们王家最后怕是要落得被灭族的下场。”
结果,这句话,一语成缄。
王莽顺利地得到了玉玺,非常高兴,在未央宫渐台为为王政君设宴,感谢王政君交出玉玺,后来将王政君的称号改成了“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对此王莽说,汉朝已经覆灭,太皇太后不应该在侍奉汉元帝,于是将供奉汉元帝的宗庙毁掉,改为“文母篹食堂”。因为王政君还在世,不能称为庙,而是,称为长寿宫。
王莽在长寿宫设宴宴请王政君,王政君过来一看,元帝庙已经被毁掉了,非常震惊。王政君毕竟是汉元帝的原配妻子,见到汉元帝的宗庙被毁掉,非常伤心,哭泣这说:“这是汉家的宗庙,是受到神明庇护的,刘家犯了什么罪,要遭到这样的无妄之灾,如果神明无知,修庙有什么用处呢,如果神明有灵,我既然是刘家的媳妇,怎么能损毁先帝的宗庙来作为我用食的地方呢?你怠慢神灵,亵渎刘氏宗庙,是不会得到上天的庇佑的!”说完这些话,王政君的气愤地回宫了。
也许是因为王政君一向厚待王莽,王莽什么沉默地听着王政君骂完,有目送王政君回宫了,之后王莽丝毫没有对王政君产生怨怼,还常常讨好王政君,但是王政君丝毫不为所动。
之后,王莽随汉朝的利益制度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比如,汉朝本来是要求穿黑貂衣上朝办公的,但是王莽不喜欢,于是就将黑貂衣改为黄貂衣,又将汉正朔伏腊日也改掉。但是王政君不认可,她依然命令自己的下属身穿黑色貂衣进宫,并且保持汉朝的正朔腊日单独与左右一起吃饭喝酒。
公元前13年2月2日,历经几朝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按照王政君的意愿,和汉元帝合葬在渭陵,王莽还特意找的扬雄为王政君作诔文。
后来,王政君说过的话果然都应验了,王莽的新朝并不长久,很快就消散在乱世了。幸亏是始更帝刘玄念及王政君的恩德,并没有将王家诛灭,只是将王莽的子女都处死了。

02

王莽的改革措施与动机

王莽称帝后进行许多改革,主要有改革官制、改变地名、推行王田制、禁止奴婢买卖、五均六筦(国营事业、所得税与借贷)及改革币制等。然而,王莽改制大多遵循《周礼》等古制,没有明确的解决问题。新制政令繁杂,名称不断变动。而且朝令夕改,用人不当,改革最终失败[5]。17年因为天灾不断,而人民因为改革失败而经济破产,最后爆发民变,赤眉军、绿林军等起义军相继而起。新莽军相继在成昌之战、昆阳之战惨败。地皇四年(23年),绿林军拥立刘玄称更始帝,同年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亡。汉建武元年(25年),西汉远房皇族的刘秀脱离更始帝宣布登基建立东汉,称光武帝。同年赤眉军攻入长安,拥立刘盆子称帝,由此降于赤眉军的更始帝不久后被杀。刘秀击溃赤眉军后,最后于36年重新一统天下[6]。

田制改易是王莽改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相关法令的核心内容是田归国有称“王田”、奴婢私有称“私属”,在承认使用、管理权利的基础上二者都不得自由买卖,因此田制层面的改易措施学界又称之王田制。在这里,我们连带讨论私属制的政策得失。
据《王莽传》所载,始建国元年,新政府通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照理说新的田政法令不仅抑制兼并、保障奴婢不被随意交易,而且也承诺按制足额授田,应该是极开明的德政了。但反向推理,又可以发现即使对底层平民而论,这也完全是口惠而实不至的。
首先,在普遍兼并既成事实的前提下,先前破产的民户即使经济翻身想要回归庄园,也无法自主地...赎回失地或者购置新地;其次,奴婢在法理层面被承认私有,禁绝售卖充其量也只阻塞了原有属主借此获利的机会,对已经成为奴婢的贫民而言,反而促成绝对的人身依附,同耕田归国一样,重返自由只能依赖国家解救,然而纵观王莽执政的整个时期,这种案例从未有过;再者,即使王莽的本意确实是救民水火,币制政策的影响下、四方小民普遍破产,在王田私属的法令基础上,他们连投靠地方豪强这样最后一条生路都被阻绝,便只能流散四方以谋生业了。
进一步讲,在此情况下,抛荒的土地既不归

03

王莽的篡位与“禅让”制度

王莽的篡位过程充分展示了他善于利用儒家思想和政治手段达到个人目的。他利用儒家的“禅让”制度,通过伪造祥瑞和政治表演,成功从汉平帝手中夺取政权。这一过程揭示了王莽如何巧妙地将儒家思想作为政治工具,以实现个人权力的扩张。

04

王莽的统治与社会动荡

新朝时期,王莽的统治充满了社会动荡和民变。他的激进改革措施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加上天灾的影响,各地豪强和平民纷纷起义反抗。绿林军和赤眉军等农民起义军的兴起,最终导致了新朝的灭亡。王莽在叛军攻入长安时被杀,新朝仅存14年就被推翻。

05

历史评价与反思

王莽在历史上留下了“伪君子”的形象。他表面上打着恢复古代礼制的旗号,实则为了个人私欲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的改革虽然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洞察,但过于激进的手段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王莽的失败警示后人,任何改革都必须充分考虑现实情况,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综上所述,王莽在历史上之所以臭名远扬,主要原因在于他的篡权行为、改革失误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动荡。然而,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忽略王莽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改革意图。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审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