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5200亩无人农场背后的科技革命:智能感知让农民足不出户掌控田间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21: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5200亩无人农场背后的科技革命:智能感知让农民足不出户掌控田间

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的5200亩稻田里,一场“科技革命”正在悄然进行。其中1500亩示范区已经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农场负责人王键宽自豪地说:“靠着这个手机大小的北斗终端机,农机就像长了‘眼睛’,会拐弯,有异常情况会停下。有导航系统控制,农机就能按设定的路线匀速作业。”

这只是中国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01

“黑科技”如何改变传统农田管理?

在高标准农田信息化方案中,智能感知与监测系统扮演着“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角色。通过部署在田间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持。这些数据通过ZigBee节点、控制器节点等模块传送至智能网关,实现了现场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动态监测。

在山东沾化冬枣园,丁太平通过“智慧冬枣”手机APP,可以随时掌握枣园土壤温度、湿度、虫害种类和虫口密度等指标信息;缺水能报警、缺肥会提醒;卷帘、浇水、补光、放风等农事操作一键启动。去年,他的25亩冬枣大棚亩产达2000斤,收入80余万元,比安装设备前增收10万元。

精准农业管理系统则为农民装上了“最强大脑”。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系统能够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生产损失。同时,系统还能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湖北秭归,大疆农业最新旗舰级无人机T100完成了新品发布后的首秀,助力秭归橙子“飞”出大山。农业无人机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当地复杂地形的喷洒难题,更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与作业安全。据统计,2024年大疆农业无人机涉及作业台数20万台,接近50万人在从事飞防服务工作。

智慧农机装备则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控田间地头。无人驾驶收割机与运粮车自动配合完成装卸,无人机按照预设路线进行施肥喷药,这些曾经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如今已成为现实。

02

实际效果如何?

在江苏南通海门区,智能化“无人农场”通过整合现代农艺和信息技术,多设备协同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分析、决策、预警以及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各环节的智能化、无人化、精准化、可视化,使正余镇的水稻种植成本明显降低,但产量却得到了大大增加,农民收入稳步上升。

在浙江宁波海曙古林大田,通过数字赋能,项目可实现从育苗-耕-种-管-收-烘干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加工。据测算,项目可让劳动力用工成本减少10%、节水10%、减少施肥8%、单产提高2%,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浙江诸暨山下湖镇,通过实时检测,掌握虫情、苗情、墒情、土壤肥力等数据,为农田生产提供预警分析;在决策端,浙江森特搭建山下湖绿色农田生产数字管理平台,以数字化技术对农作物进行产前数据分析、产中数据检测预警、产后数字归集,通过对数据的汇集利用,科学规划农田,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农田生产的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提高种植效率。

03

未来展望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将在引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传统农业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一位农民所说:“现在种地,靠的是数据而不是经验,我们真正实现了‘慧’种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