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版成龙新作扑街,古战场戏成唯一亮点?
AI版成龙新作扑街,古战场戏成唯一亮点?
7月12日,由唐季礼执导、成龙主演的《传说》正式上映。这部斥资3.6亿元的电影,原本被寄予厚望,却在上映一周后仅收获7000万元票房,猫眼预测最终票房仅为9200万元。更令人遗憾的是,该片豆瓣评分仅为5.5分,远低于观众预期。
作为全球首部由AI塑造的数字明星主演的院线电影,《传说》最大的卖点无疑是AI技术还原的年轻版成龙。据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介绍,这是AI技术首次在大银幕上应用,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然而,这一创新性尝试却成为影片最受争议的焦点。
在影片中,为了展现成龙饰演的“陈教授”的前世今生,需要呈现不同年龄段的形象。制作团队采用AI换脸技术,复原了27岁的成龙,且数字人成龙的出演量高达70%以上。然而,这一技术应用的效果却让观众褒贬不一。
有观众表示,AI呈现出的实际质感非常堪忧,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尤其是成龙的面部表情,在特写镜头下显得极为不自然,微表情变化时嘴角和眼眉的不协调导致表情僵硬,令人出戏。但也有人认为,虽然AI效果不够完美,但打戏确实漂亮,场景上也很有代入感。
影片的亮点在于其宏大的古战场戏份。为了拍摄这些场景,剧组在新疆实地取景,并创下了一万两千匹马同时出镜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些真马实拍的场面,虽然在视觉效果上震撼人心,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调度设计,整体显得冗长沉闷,未能充分发挥其观赏价值。
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影片的剧情。作为《神话》的续作,《传说》的故事却显得陈旧老套。考古专家陈教授(成龙饰)因一件文物而陷入一场跨越千年的奇幻冒险,这样的设定在近20年前或许还能吸引观众,但在短视频和网络小说充斥的今天,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口味。
更令人唏嘘的是,70岁的成龙依然坚持亲自上阵拍摄动作戏。这位曾经用血肉之躯拼出无数经典动作场面的巨星,如今却不得不借助AI技术来延续自己的银幕形象。虽然这种坚持令人敬佩,但也不禁让人感叹:动作演员终究要面对身体机能下降的现实。
《传说》的票房口碑双低,或许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对于成龙来说,如何在保持动作特色的同时实现转型,如何平衡实拍与特效的关系,如何培养新一代动作演员接班,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整个动作电影行业而言,如何在技术进步与艺术表达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商业成功与艺术追求之间做出选择,也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尽管《传说》未能达到预期,但其在AI技术应用上的尝试,无疑为未来电影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正如成龙在采访中所说:“少年我是回不去了,但是电影可以让我回去,这样也很好。”或许,AI技术将成为传统动作电影焕发新生的重要工具,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