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峡》全球首映:以3D影像展现三峡变迁,用普通人故事见证时代发展
《新三峡》全球首映:以3D影像展现三峡变迁,用普通人故事见证时代发展
2024年9月19日,大型3D纪录电影《新三峡》在武汉洪山礼堂举行首映礼,正式拉开了全球公映的序幕。这部由水利部、湖北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等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以创新的视角和精湛的制作团队,为观众呈现了一幅三峡变迁的壮丽画卷。
《新三峡》时长60分钟,由中央新影国际传媒承制,是首部全景展示三峡之新、三峡之变、三峡之美的3D纪录电影。影片邀请了《阿凡达》视效总监恰克·康米斯基等5位国际电影大师参与指导,采用先进的三维立体影像技术,将三峡的新风貌、新气象、新变化和新发展全景式地呈现给观众。
影片最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宏大叙事方式,而是通过5组平凡人物的故事,展现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巨大变化。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观众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长江客轮老船长杜崇新,在退休前最后一次航行中回忆起过去,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仿佛就在昨天。而如今,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船只可以平稳穿梭于峡谷之间,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杜崇新身上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也见证了中国发展的奇迹。
赵氏兄弟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曾经作为船工的他们在三峡大坝建成后转行成为演员,在景区表演划桨、喊号子,这种身份的转变不仅体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生活面貌的巨大改善。他们的故事是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生动诠释。
余胜清的故事则更加触动人心。作为一名三峡移民,多年后当他重返故乡云阳时,看到旧貌换新颜的情景恍若隔世。从最初的不舍到后来逐渐适应新环境,再到今天能够自豪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与希望。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爱,就有无限可能。
6岁的小姑娘石婉玉在苏州学习昆曲后回到重庆继续学习川剧的经历,则展示了传统文化在新一代身上的传承与发展。她那稚嫩却又充满力量的表演,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象征着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正如她一样,新三峡正以其独特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明天。
摄影师佘代科几十年如一日记录三峡变化的事迹令人敬佩不已。数万张照片背后是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以及不懈追求的精神。年过古稀仍坚持拍摄,这份执着与热爱正是所有致力于记录这个时代的人们共同拥有的宝贵品质。
《新三峡》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地理变迁的纪录片,更是一首赞美诗,一首献给所有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的人们的赞歌。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并激发了我们对于祖国山河的无限向往。
影片总导演杨书华表示,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展现三峡工程的辉煌成就和30年来的变迁与发展,彰显“三峡自信”和“中国自信”。今年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节点,该片计划开展一系列以“三峡情·中国心”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对口支援感恩回馈公益展映活动来展示三峡工程的伟大成就。拟通过100场公益观影活动、100位公益传播大使、100个公益支持机构,以纪录电影《新三峡》为载体,展示发展成就、宣传三峡精神、传递爱国情怀、提升四个自信。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三峡》将会被更多人熟知并喜爱,成为一部流传久远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