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政府全力保障震区公共卫生安全
西藏自治区政府全力保障震区公共卫生安全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力保障震区公共卫生安全。
医疗救治力量迅速集结
地震发生后,国家和自治区迅速调集医疗力量驰援灾区。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调派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专家团队,涵盖胸外、急诊、重症、神外、创伤等多个专业。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也迅速行动,调派8辆医疗救援车辆和26名医务人员赶赴灾区。
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上海援藏医生、骨科主任于德刚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为伤者实施手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东带领应急救援医疗队奔赴震区,携带“流动医院”设备,具备在医疗车上做饭的能力,确保救援工作的持续进行。
据统计,自治区、日喀则市和定日县、拉孜县共派出391名医护人员参与救援工作。截至1月7日18时,县级住院患者达90名,其中重伤患者已转至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疾病防控措施全面展开
地震后的公共卫生安全面临多重挑战。为防止次生灾害,自治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疾病防控措施:
恢复供水和饮水消毒:震后初期,瓶装水和水车送水成为主要供水方式。同时,相关部门积极寻找备用水源,并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确保供水安全。
合理规划临时安置点:在187个安置点中,医疗点、供水点、垃圾收集点和临时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各区域相对独立设置,避免交叉污染。特别注重排水和通风条件,防止污水污染水源和空气污染。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在人员密集区域设置专门的洗手设施,配备肥皂或洗手液。同时,加强对流动厕所的管理,专人负责清理和消毒工作。
保障食品安全:强调食品来源的安全性,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食品。食物必须煮熟煮透,餐具使用前后要清洗干净,储存时注意防蝇、防鼠、防虫。
物资保障充分到位
为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国家和自治区调拨了大量物资:
- 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灾区受损基础设施的应急恢复建设。
-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预拨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 从中央库调拨棉帐篷2000顶、棉被5000床、折叠床5000张、棉大衣10000件。
- 自治区库调拨折叠床1801张、棉大衣12100件、取暖炉1437个、帐篷2308顶等物资。
- 应急管理部协调爱心企业和基金会援助应急食品、取暖炉、电热毯等生活类救灾物资。
救援成效显著
截至1月9日,震区已安置人员4.65万人。经过紧张的救援工作,震区的通信、道路和电力已基本恢复。医疗救治工作有序进行,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自治区政府还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安排专业人员对受灾群众特别是家属进行心理抚慰。
西藏自治区政府通过高效协调各方资源,全力推进救援和安置工作,展现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态度。下一步,自治区将继续加强震情监测预警,全力搜救,不落一人,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做好灾民安置和入夜冬季保暖取暖,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全力加快灾情核查和灾后重建,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早日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