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须知:定金订金一字之差,退款规则大不同
购房须知:定金订金一字之差,退款规则大不同
在购房过程中,定金和订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法律性质和退款规则却大相径庭。定金作为一种担保形式,一旦违约可能无法退还;而订金则更像是预付款,退款相对灵活。了解两者的区别,有助于购房者在交易中维护自身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定金与订金:一字之差,法律性质大不同
定金和订金虽然读音相同,但法律性质却有天壤之别。定金是一种法定的担保方式,用于确保合同履行。根据《民法典》规定,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定金具有双重担保功能:交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则需双倍返还定金。这种“定金罚则”是定金最显著的法律特征。
相比之下,订金则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更多被视为预付款或诚意金。订金不具备担保功能,即使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下,订金也应全额退还。订金的支付更多是表明买方的购买意向,不涉及违约责任。
实际案例:定金与订金的退款差异
在实际购房过程中,定金和订金的应用场景有所不同,带来的法律后果也大不一样。
例如,某购房者在看中一套房屋后,支付了5万元作为定金,并签订了认购书。后来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购买,要求退还定金。根据定金罚则,购房者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这5万元就此损失。
而在另一个案例中,购房者支付了2万元订金后,因房屋价格大幅上涨,开发商要求加价出售。购房者拒绝加价并要求退还订金。由于订金不具备担保功能,开发商应全额退还订金。
如何避免混淆定金与订金?
为了避免因混淆定金和订金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在签订任何协议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中的相关条款,明确所支付款项的性质。
明确款项性质:在支付款项时,应明确标注款项是“定金”还是“订金”,并保留相关凭证。
咨询专业人士: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律师或专业人士,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谨慎签约:在签订认购书或合同前,应充分考虑自己的购买意愿和能力,避免因冲动签约而带来的风险。
定金和订金虽一字之差,但在法律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应充分了解两者的区别,谨慎对待每一笔款项的支付,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