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移植突破8万例,专家解析储存意义与应用前景
脐带血移植突破8万例,专家解析储存意义与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远离疾病、保持健康已成为大众新的追求目标。自1988年全球首例脐带血移植在法国巴黎获得成功后,脐带血的宝贵医学价值便被陆续发掘出来。
如今,很多父母都会在孩子出生时为其储存一份脐带血,为宝宝的健康做备份。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自存脐带血到底有哪些好处。
治疗范围广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切断脐带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由于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可用来治疗多种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因此它也被称为“珍贵的生命种子”。
目前,脐带血全球应用已超过85000例,中国应用超过30000例。脐带血已被应用于80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和镰状细胞性贫血等,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超过1200项,包括脑瘫、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异位性皮肤炎、脊髓损伤等。此外,脐带血在艾滋病,以及孤独症、糖尿病、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损伤等再生医学领域也正崭露头角,并将大有可为。
我们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脐带血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存储后将来应用的几率也会越来越大。
移植风险小,预后好
自体脐带血移植的优势在于,用自己的脐带血不需要配型、没有排异反应、没有肿瘤细胞污染,不需要免疫抑制剂。而异体移植考虑到排异的问题,需要用一段时间的免疫抑制剂,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
举例来讲,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一共有三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随着脐带血移植临床应用的增加,与骨髓移植相比,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两个明显的优势:
- 脐带血需要应用时很快就能获得,不会延误移植时间;
- 与无血缘关系成人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自体脐带血的基因和配型完全相合,尤其是在患者患有急重型疾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自体脐带血不仅不存在配型问题,细胞植入相对较快;
- 移植副作用发生率也相对较低,不会出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排斥现象。
实体储存,随取随用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脐带血个人或者是一般的机构是无法保存的,需要有专业的机构进行保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脐血库。脐血库全称叫“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专门提取和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并为患者提供配型查询及临床应用的特殊血站。
婴儿出生后,成功由医护人员采集的脐带血会交由专职取血员送往脐带血库。脐带血经过密度梯度离心,去除红细胞和血浆,提取造血干细胞。
在脐带血放入液氮正式储存前,为了保障造血干细胞在低温环境中长期保存,会在脐带血中加入冷冻保护剂,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逐步缓慢降低温度,直至-90°C后才可以转入-196℃深低温液氮中进行长期冻存,以保证干细胞的活性。在零下-196℃的低温中,脐血干细胞的保存期可以长达几十年,且随时可以取出来使用。
一人储存,全家可用
在孕晚期产检时,几乎每一位孕妈都能听到或看到类似的宣传语:“存一份脐带血,给宝宝未来的健康保障,而且全家都能用。”根据国际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欧洲脐带血移植登记中心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可知,脐带血自2008年之后每年成人移植例数已超过儿童移植例数。
由此可见,脐带血并非只能用于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也一样能够使用脐带血完成移植治疗。
父母到子代的染色体遗传图
自存脐带血,不但孩子本人可用,血缘关系近的家庭成员也能使用。如果孩子储存了脐带血,就可以提供给其亲人配型使用,且孩子与父母配型是半相合,与同胞兄弟姐妹是25%几率全相合,同卵双胞胎的配型更是高达100%,这比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配型成功率高出百倍。正因为如此,自体存储的脐带血“救爸爸”“救妈妈”“救兄弟姐妹”的案例越来越多。
研究繁多,前景可期
脐带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等多类干细胞,同时还含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淋巴细胞(Treg细胞、CTL细胞)等多种类细胞。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对很多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发展,脐带血越来越多的医疗价值都在被专家们发现。目前,自体脐带血移植也有很多的成功案例,未来的临床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
随着对脐带血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了保存脐带血的重要性,自存脐带血已成为一种保障健康的首选方式。而随着自存脐带血家庭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患儿有机会使用自体脐带血进行治疗。自体脐带血使用时不需要配型,也不存在排异反应,应用于后天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母细胞瘤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在脑瘫、自闭症等领域的治疗研究也在逐步展开。
为了在守护孩子成长的路上获得一份安心,在疾病来临时多准备好一份治疗的选择,希望各位准爸爸准妈妈在充分知情、深入理解、认真思考后去做出正确的决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