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谁是幕后功臣?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45: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谁是幕后功臣?

11月13日,随着最后一场专题研讨的结束,第四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在北京圆满闭幕。本届大会以“新质强视听 融合启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广播电视机构、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600余名代表参与。大会举办了1场主论坛、7场主题研讨、6场专项活动和媒体融合展览展示等,这些活动展示了全国广电视听行业近年来在深化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也为与会者提供了交流新时代广电视听行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方向、新思路、新模式的平台。

01

关键人物:引领融合发展的智囊团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晓东在大会上表示,当前媒体融合发展正处于纵深推进、系统变革的关键阶段。这是一场深入骨髓的自我革命,广电新媒体更要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从体制机制、战略规划、绩效考核、机构设置、流程再造、平台打造、经营机制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技术赋能,研究虚拟现实、区块链,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发展新业态;要积极融入政务、商务和服务,不断拓展业务模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指出,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迈入到改革创新的深水区,要充分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坚持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把信息化转型、数字化赋能作为发力重点,推动更多资源力量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总结了广电新媒体所具备的大声量、高增长、深融合三大特点。他表示,广电新媒体聚焦高品质、多元化的用户需求,用新技术赋能融合传播,融入新媒体元素,创新传播模式,构建了网上网下的一体化传播,扩大了优质内容的传播渠道,助推了广电视听的深度融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融合发展研究所所长李秋红认为,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网络传播平台,要从遵循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出发,既要确保积极用好传统的频道和频率,又要避免过度依赖。同时,要按照专业化和内容、受众、市场细分的原则,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通过量化指标,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这样有助于受众更好地去选择媒体,获取更可靠的信息。

02

案例分析: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期公示了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展示了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中,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北京时间新媒体传播矩阵”、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第一财经融媒平台建设”、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的“苏周到”App等项目,展现了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创新实践。

在融合生产传播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大国外交最前线·正直播》融媒体报道、河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的《京津冀 十年同心向未来》等项目,体现了跨区域、跨平台的协同创新。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更体现了广电媒体在新时代传播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综合信息服务方面,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雷蒙帮忙团》、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等项目,展示了广电媒体在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更成为了连接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

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沈阳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的改革案例,展示了广电媒体在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探索。这些改革举措为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3

未来展望: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广电媒体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广电媒体将进一步深化融合发展,构建更加开放、协同、创新的传播生态。同时,广电媒体也将更加注重内容创新和用户体验,打造更多优质内容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政策层面,国家将继续支持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出台更多扶持政策,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产业层面,广电媒体将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人才层面,广电媒体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支懂技术、懂传播、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广电媒体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