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肥胖率30年增3倍,中国发布首部诊疗指南应对
全球肥胖率30年增3倍,中国发布首部诊疗指南应对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危机。据统计,2019年有500万例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与体重指数超标有关。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趋势仍在持续恶化——从1990年到2022年,全球5-19岁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增加了三倍,而成人肥胖率则增加了一倍多。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科学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我国首部由官方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为肥胖症的临床诊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路径。
科学防治:从生活方式调整开始
《指南》指出,多数超重肥胖是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来使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健康饮食:减重的基础
在饮食方面,专家建议减少从脂肪和糖中摄入的卡路里,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每日摄入量。具体来说,应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富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如快餐、油炸食品、甜点等。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增强饱腹感,控制食欲。
值得注意的是,婴儿从出生到6个月龄进行纯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婴儿超重或肥胖的风险。
规律运动:减重的关键
运动是减重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了减轻体重,大多数人需要每日减少500至750卡路里摄入。而运动可以帮助消耗更多卡路里,加速减重进程。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建议,对于大多数健康的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或者搭配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和剧烈运动。此外,每周至少对主要肌肉群做两次力量训练。
具体运动项目包括:
- 中等强度:快走、游泳、修剪草坪等
- 剧烈强度:跑步、有氧舞蹈等
- 力量训练:使用负重器械、自身重量训练(如俯卧撑)、阻力带等
行为干预:改变生活方式
除了饮食和运动,行为干预也是防治肥胖的重要环节。这包括:
- 制定合理的减重目标和计划
-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
- 学会应对压力,避免情绪性进食
- 培养健康饮食和运动的意识
特殊人群的防治策略
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期肥胖与一系列严重的健康并发症有关,并增加了早发相关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如果不加干预,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很可能会一直肥胖到成年。因此,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至关重要。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减少屏幕时间。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应提供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的环境。
孕妇
孕期肥胖会增加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孕妇应遵循医生建议,合理控制体重增长。产后也应及时恢复体型,避免长期肥胖。
结语:预防胜于治疗
超重和肥胖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个人应树立健康饮食和运动的意识,医疗机构应提供科学的诊疗方案,政府则应制定相关政策,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
记住,减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我们完全有可能战胜肥胖,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