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岸美术馆启动“线线相连”:200人共创大型编织艺术装置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05: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岸美术馆启动“线线相连”:200人共创大型编织艺术装置

上海入冬之际,西岸美术馆大型编织公共项目“线线相连”正式于美术馆户外亮相,拉满冬日的温暖氛围。作为国内首个由公共机构发起的大型编织共创项目,“线线相连”集结了来自社区、志愿者、编织达人及社群的近200位公众,以“线”为媒介,通过编织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将充满个人情感的图像、温度与记忆汇集于每人一平方的织物中,并借由美术馆的缝合连接,转向群像的呈现,形成一件沉甸甸的大型共创作品,包裹起西岸美术馆建筑外立面及馆外公共设施。

自2024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来自不同创作个体的编织作品便源源不断地涌向美术馆,这些作品通过“一人一平方”的线线相连,连接起彼此,连接起生活与艺术。西岸美术馆希望藉由编织这个充满包容性的创作媒介,重新发现个体的创造力,亦试图实现公众从“观者”到“共创者”的转变,让“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在这里生根发芽,也让这些连接着色彩、温度与情感的纤维使美术馆成为冬日最温暖的所在。

参与项目的灵儿,是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妈妈,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很多年不再编织了,而这次活动让她再次拿起针线,颇为感慨。她坦言:“编织过程中我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总是给她们编织很多漂亮的衣服,虽然有的她们也并不喜欢。那时候总是晚上才有时间,我边看电视边织毛衣,她俩在一边或玩耍或写作业……时间很快,转眼孩子们就长大了,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希望她们能勇敢的追逐自己的梦想,快乐的生活!”

“对于我来说,编织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下总能给予我安心,也是一种艺术性的表达,慢慢编织也成了链接很多朋友的桥梁。”参与项目的教师吴清越说。

“线线相连”项目延续了西岸美术馆不断寻求艺术与公众零距离的实践,以充满新鲜趣味、有温度、有情感的方式邀请公众介入和互动,让美术馆成为连接记忆、文化与不断新生创造力的重要桥梁,为在地文化建设注入新的价值。

这一项目期待与更多人相连,第二阶段的编织计划正在进行中,持续延续这件编织作品的生命力。在此期间,美术馆将于中庭布设纺织机,到访观众可以以接力的方式参与到编织中来;面向公众的编织工作坊、分享会将于近期陆续推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项目开始打破传统艺术创作的边界,邀请普通公众参与其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这种公众参与艺术创作的现象,不仅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也让普通人有机会成为“艺术家”,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代艺术家胡尹萍的《小芳》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四川老家的小镇上,很多妇女通过编织出售毛线帽来补贴家用。胡尹萍的母亲尹三姐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改变这种廉价劳动的现状,胡尹萍虚构了一个名叫“小芳”的人物,以这个角色的身份收购母亲和其他人的编织品,并将这些作品带到更广阔的舞台,如法国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娇兰总部展览现场、爱尔兰的传统节日等。这个项目不仅提高了编织品的价值,也让这些普通的编织者意识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获得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芳”项目不断扩展,编织的形式从普通的毛线帽扩展到更多创意领域,如超规格的大帽子、美国民众戴的猫咪帽、编织比基尼,以及用毛线再现猪肉铺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编织者的生活,也为她们提供了一个超越日常生活琐碎、参与公共活动的新途径。

2024年9月在北京隆福寺南广场举办的艺术家博览会,以“你不是外人”为主题,进一步体现了艺术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博览会邀请了17位艺术家,设有16个展位,每个展位都设计了独特的互动项目,让观众直接参与艺术创作。例如,艺术家耶苏的《四国大战象棋挑战赛》将传统象棋改造为四人对弈的形式,引入麻将的多人互动元素,让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体验群体竞争与策略;胡尹萍的《胡小芳快闪店》通过低价收购小镇阿姨们织的毛线帽,探讨了劳动与艺术、经济与情感之间的复杂联系;东四的《自我曝光》项目则通过重新演绎19世纪的街头摄影技术,让观众自行决定曝光时间,打破了传统摄影中艺术家完全掌控的局面。

这些项目不仅让公众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也模糊了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说:“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可以亲身参与、体验的活动。”

公众参与艺术创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也让普通人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激发了个体的潜能。同时,这种参与式艺术项目往往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跨越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等差异,让不同的人群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合作。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正在成为连接生活与艺术、个体与社会的重要桥梁。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公众参与艺术创作的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例如,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公众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平台,让普通人也能创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艺术作品。同时,大型参与式艺术项目如“再野REWILD”肢体戏剧现场等,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互动体验,让参与者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激发出超越感官限制的新感性。

西岸美术馆的“线线相连”项目仍在继续,第二阶段的编织计划正在进行中。美术馆中庭的纺织机前,不时有参观者停下脚步,拿起梭子,加入到这件大型共创作品的编织中。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说:“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当这些织物最终覆盖在美术馆的外墙上时,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骄傲,因为我们都是这件作品的创作者。”

公众参与艺术创作,让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它不仅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用艺术表达自我,连接生活与梦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