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因罢工关闭,中国流失文物追索现新进展
大英博物馆因罢工关闭,中国流失文物追索现新进展
2024年4月,大英博物馆因员工罢工而被迫关闭,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让馆内丰富的中国文物暂时隐匿于公众视野之外。这些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它们静静地躺在展厅中,诉说着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与变迁。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馆内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类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瓷器、书画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博物馆三层的95号房间,这里被誉为“中国瓷器馆”,展出了1000余件中国瓷器珍品,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陶瓷发展史。
95号房间的展品主要来自于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的私人收藏。大维德爵士是20世纪最著名的中国瓷器收藏家之一,他从1914年开始收藏中国瓷器,并自学中文,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1927年,他从盐业银行购得40多件珍贵瓷器,其中包括多件宋代名窑精品。1953年,大维德将全部藏品捐赠给伦敦大学,2007年这些藏品转移至大英博物馆长期展出。
中国文物归还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持续努力追讨流失文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24年4月,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向中国政府移交了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些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涉及佛塔、佛像、佛教饰物等类别,涵盖铜、泥、象牙、木等材质,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023年,有多批次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其中包括:
- 2023年5月,美国返还两件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
- 2023年8月,瑞士返还5件文物艺术品
- 2023年3月至6月,7根圆明园流失的汉白玉石柱顺利入境
- 2023年10月,澳大利亚返还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一件古生物化石
这些文物的回归,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和坚持。以2020年从英国追索回国的68件文物为例,这场跨国追索行动历时25年,经过多部门联合行动,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方式,最终促成文物回归。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文物追索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文物回归之路仍需不懈努力
尽管近年来中国在文物追索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依然庞大。据统计,目前约有17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英国收藏的数量尤为庞大。大英博物馆一家就藏有2.3万余件中国文物,涵盖商周青铜器、唐宋书画等珍品。
文物追索工作不仅牵涉复杂的法律难题,还往往涉及民族情感和国际关系,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系统工程。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继续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法律手段和外交途径,推动更多流失文物早日回家。同时,我们也呼吁国际社会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文物回归,让这些承载着人类共同记忆的瑰宝早日重返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