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石人洞遗址出土9万余件石制品,为史前考古提供新线索
海林石人洞遗址出土9万余件石制品,为史前考古提供新线索
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正在改写我们对东北地区史前历史的认知。位于海林市海林镇石河村东的石人洞遗址,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石制品,为研究人类起源和迁徙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一次偶然的发现
石人洞遗址的发现源于一次偶然。2023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在查阅文献资料时,注意到《宁古塔山水记》中关于海浪河流域山洞的记载。这一发现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因为海浪河流域是黑龙江旧石器遗址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经过实地考察,在石河村东发现了一个富含石制品的山洞,初步判断这是一处重要的史前时期遗址。
9万余件石制品揭示史前人类活动
2024年4月至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队对石人洞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项目领队、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有骞介绍,此次发掘成果惊人:在71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高达9万余件石制品,这一数量在国内实属罕见。根据碳十四测年,这些石制品距今约5700年。
更令人兴奋的是,考古发现表明这里是一处古人类采石制作工具的石器制作场,主要制作两面器。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石人洞遗址发掘项目执行领队宋鸽描述了发掘时的场景:“刚找到石人洞遗址时,就发现这里地表的石制品很多,我们一天就采集了1000多件。”
揭示东北亚史前文化的重要线索
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出土文物的数量,更在于其对东北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建立和旧新石器过渡阶段研究的重要价值。海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春雷表示,海浪河流域是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旧石器地点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包含了几乎整个旧大陆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石器打制技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社江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王幼平教授等专家一致认为,石人洞遗址的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对研究海浪河流域不同时期古人类的石器技术、生产生活等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
这一发现还揭示了海浪河流域在史前时期是一个重要的人类活动空间。李有骞副研究员认为,因为开凿洞穴的行为需要巨大的劳动力投入和高超的技术要求,反映了在五六千年前黑龙江地区某种独特的行为,反映了当时人群复杂的文化社会状态,其内涵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出土的9万余件石制品正在被转运到室内,进行进一步的信息整理。随着研究的深入,石人洞遗址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东北亚地区史前人类活动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