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从野菜到食材,营养与药用价值兼备
马齿苋:从野菜到食材,营养与药用价值兼备
马齿苋(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马齿苋科。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多分枝,呈圆柱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或带暗红色。花瓣黄色,倒卵形;萼片绿色,盔形。果卵球形;种子细小,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在58月,果期在69月。因其叶形似马齿,性滑似苋,故得名马齿苋。
植物学史
名称由来
马齿苋的名字源于其叶片形状酷似马齿,且口感滑腻如苋菜。据《本草纲目》记载,汉武帝刘秀在河南南阳断粮时,曾以马齿苋充饥,因此封它为“长命菜”或“长寿菜”。
利用历史
马齿苋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其具有清热解毒、利大小便的功效。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详细记录了马齿苋在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和中毒症状中的应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进一步扩展了其药用范围,包括治疗齿痛、痔漏等。《新修本草》则新增了其治疗反胃和止血的功效。
形态特征
茎
茎平卧或斜倚,较少直立,伏地铺散,多分枝,呈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
叶
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长13厘米,宽0.61.5厘米,顶端圆钝或平截,有时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呈现暗绿色,下面呈现淡绿色或带暗红色,中脉微隆起;叶柄粗短。
花
花无梗,直径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顶,午时盛开;苞片26片,叶状,膜质,近轮生;萼片2片,对生,绿色,盔形,左右压扁,长约4毫米,顶端急尖,背部具龙骨状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片,稀4片,黄色,长35毫米,倒卵形,顶端微凹,基部稍合生;雄蕊通常为8枚,或更多,长约12毫米,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4~6裂,呈线形。
果实及种子
蒴果呈卵球形,长约5毫米,盖裂;种子细小,多数,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直径不及1毫米,具小疣状凸起。
产地与生长习性
马齿苋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它性喜高温,耐旱、耐涝,具向阳性,生存力极强,常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适宜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以中性和弱酸性土壤为佳。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马齿苋的种子极小,整地时需精细。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即可出苗。规模种植推荐使用电动多行小粒播种机,种子用量可降低至750 g·hm-2。取适量种子与细沙土按照1∶100的质量比搅拌均匀。播种行距5 cm、深度5 mm。
扦插繁殖
扦插枝条从当年播种苗或野生苗上采集,从发枝多、长势旺的强壮植株上采集为好,每段要留有3-5个节。扦插前精细整土;结合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扦插密度(株行距)3厘米×5厘米,插穗入士深度3厘米左右,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适当的荫蔽,一周后即可成活。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野生马齿苋常见的有宽叶苋、窄叶苋和观赏苋3种,其中宽叶苋茎粗、叶片大而肥厚、较耐旱,是人工栽培的首选品种。目前已从野生宽叶苋中选育出菜用马齿苋,植株高大,茎直立或半直立生长,生长势强、叶片肥大、产量高、酸味极小、品质好,但耐低温能力不如野生马齿苋。
整地施肥
宜选地势高、向阳、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或黏壤土。每667 m2施优质农家肥2 500 kg、磷肥50 kg左右作底肥,浇足底墒水,深翻25 cm,捡出杂草并耙平,作成1.2~1.5 m宽的畦,高25 cm。
播种
春季到秋季均可播种。河南省一般春季3月底4月初播种,其他地方气温控制在15℃左右可播种。如果是保护地(塑料大棚、地膜、温室)栽培,无严格播种期限制。条播,行距25 cm,沟深2 cm,将种子与5倍左右的细沙或干燥细土混匀,均匀撒于沟内,轻轻用土覆盖即可。每667 m2用种量500 g左右。
田间管理
虽然马齿苋适应性很强,但在水肥充足时生长更好,具有鲜、嫩、绿的优良商品特性,因此在营养生长期及时补充水肥。生长期间,每次采收后追肥1次,每667 m2撒施尿素5 kg,随后浇水。生长期间注意除草。马齿苋为一年生植物,会出现现蕾开花,若现蕾,可多次摘心,并追施氮肥,促枝叶生长,延迟开花,提高马齿苋产量和品质。
病虫防治
马齿苋抗性强,病虫害少,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叶斑病。白粉病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叶斑病用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采收与留种
马齿苋可一次播种多次采收,一般苗高15~25 cm时即可采摘,每次采摘根部留3个主茎节,利于生长和下次采摘。开花20天左右种子成熟,为防止种子成熟时自然开裂,开花后蒴果呈黄色时采种。采收时将马齿苋整株割下,及时摊晒5~7天,摊晒稍薄,将种子分次抖落,然后扬净,干后贮藏备用。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马齿苋含有丰富的二羟乙胺、苹果酸、葡萄糖、钙、磷、铁以及维生素E、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马齿苋在营养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的ω—3脂肪酸含量高于任何植物。ω—3脂肪酸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改善血管壁弹性,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
马齿苋含有大量钾盐,有很好的利水消肿作用,含胡萝卜素,能促进溃疡的愈合;含丰富脂肪酸,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但脾胃虚寒、肠滑腹泻、便溏者及孕妇禁止食用马齿苋。
食用价值
马齿苋可当蔬菜食用,《本草纲目》中将其归入菜部,并记载:“人多采苗煮晒为蔬”。以往民间晒干,用盐腌制后当咸菜食用。
马齿苋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不过如果对它强烈的味道不太习惯的话,就不要用太多。马齿苋茎顶部的叶子很柔软,可以像豆瓣菜一样烹食,可用来做汤或用于做沙司、蛋黄酱和炖菜。马齿苋和碎萝卜或马铃薯泥一起做,也可以和洋葱或番茄一起烹饪,其茎和叶可用醋腌泡食用。
药用价值
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常用于疼痛、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助产、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综合征、脂肪肝、急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痢疾、扁平疣、结肠炎及癌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