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半年时间除甲醛仍超标,问题究竟出在哪?
用了半年时间除甲醛仍超标,问题究竟出在哪?
搬进新家,本应是开启美好生活的新篇,可对于许多人来说,却成了与甲醛长期“斗争”的开端。不少家庭在历经半年除醛后,满心期待换来的却是甲醛依旧超标的残酷现实。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被忽视的真相?
甲醛,化学分子式为HCHO,常温下是一种极易挥发的刺激性气体。它在装修后的环境里无处不在,根源在于装修材料和家具制作工艺。比如,大量人造板材在生产时,使用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作为胶粘剂,这种胶粘剂成本低、粘合性强,却会持续分解释放甲醛。加上家具在组装过程中使用的各类胶水、漆面处理剂,进一步增加了甲醛的释放源头。而且,甲醛的挥发受温度、湿度影响显著,温度每升高1℃,甲醛挥发速度约增加0.4倍;湿度每增加10%,甲醛释放量也会有明显上升,这让甲醛治理难度大大增加。
为了战胜甲醛,大家可谓想尽办法,但不少方法却走入误区。不少人受网络经验帖影响,在家里摆满绿植,认为它们是天然除醛卫士。实际上,绿植主要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吸收少量甲醛,像常见的吊兰,每平方米叶片面积每24小时仅能吸收1.2毫克左右甲醛,对整个室内空间而言,净化效果杯水车薪。还有人用柚子皮、洋葱、茶叶梗等,误以为它们能吸附甲醛,其实只是这些物品自身气味掩盖了甲醛气味,甲醛分子依然在空气中肆意游荡。至于白醋熏蒸法,醋酸与甲醛不会发生反应,根本无法对甲醛产生任何分解或吸附作用。
在众多除醛手段里,有些看似有效,实则治标不治本。通风法是最基础的除醛方式,通过空气对流将室内游离甲醛排到室外。不过,一旦遇到无风、阴雨天气,或者户型不利于空气流通,通风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甲醛很快又会在室内积聚。活性炭利用自身多孔结构吸附甲醛,但它的吸附量有限,一般100克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量在1-2克左右,饱和后若不及时更换,还会造成二次污染。空气净化器和除醛果冻,它们的作用范围局限于周围小区域,面对大面积、持续释放的甲醛源,难以发挥长效作用。
想要真正从根源解决甲醛问题,除醛喷剂是关键手段之一。但不同类型喷剂作用有别,光触媒喷剂需在紫外线照射下才能有效分解甲醛,室内光照不足时效果受限;生物酶喷剂通过微生物分解甲醛,活性易受温度、湿度影响。而且,家庭装修污染源复杂,墙面、家具、地板甲醛释放特性不同,单一喷剂难以全面应对,需多种喷剂搭配使用,针对不同污染源进行精准处理。比如,对家具内部隐蔽处,用渗透型喷剂;对表面污染源,用持续分解型喷剂。同时,借助工业风扇、新风系统等加强空气流通,辅助除醛。不过,正确是除醛产品选择和使用,显然对普通消费者而已,想要达到理想的除醛效果,难度是较大的。
除醛行业蓬勃发展,除醛公司也层出不穷。但市场上存在不少“快餐式”除醛公司,它们治理流程简单,通常仅用一种喷剂简单喷涂,施工时间短,检测时多为自家人员操作,数据真实性存疑。这类公司收费较低,多在每平方米20-30元,适合轻度污染且预算有限的家庭。而精细化除醛公司,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和产品组合,像高温熏蒸加速甲醛释放,配合不同功能喷剂处理,施工周期长,一般是快餐式除醛的三倍以上。并且,邀请专业第三方CMA机构检测,检测报告具有法律效力。不过,其收费较高,每平方米50-80元,更适合对居住环境要求严苛、家中有特殊人群的家庭。
甲醛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认知、合理方法和专业判断。只有全面了解甲醛特性与除醛手段,才能在这场与甲醛的“持久战”中取得胜利,让新家成为真正健康的栖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