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四大名人故居:从左联成立地到李白烈士故居
虹口区四大名人故居:从左联成立地到李白烈士故居
上海虹口区,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土地,曾是20世纪初文化名人的聚集地,见证了左翼文化运动的兴起,孕育了无数革命志士与文学巨匠。如今,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文化的脉动。让我们一起踏上一场特别的Citywalk,探寻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
左翼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我们的旅程从多伦路145号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开始。这座建于1928年的西式三层清水墙砖木结构花园别墅,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此成立,鲁迅、茅盾、冯雪峰等文学巨匠曾在这里为革命文学事业奋斗。馆内基本陈列分为筹备与成立、组织建设、正义斗争、文学成果以及解散与影响五大部分,展出实物、文献和照片400多件,系统地反映了左联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纪念馆一楼还原了成立大会的原貌,二楼展示了左翼文化的诞生与发展,三楼则放映相关影像资料。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之地。正如一位参观者所说:“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热血与激情。”
鲁迅的最后居所
沿着山阴路前行,我们来到鲁迅先生在上海的最后寓所——鲁迅故居。这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1933年4月,鲁迅搬至此处,直至1936年逝世。这里不仅是他的居住之所,更是他以笔为武器,投身文化战线的重要阵地。
故居内保留了鲁迅生前居住的情景,屋前的小花圃仿佛还能看到他亲手种植的花草。在这里,鲁迅创作了大量杂文和小说,参与了左翼文化运动的组织工作。虽然他在这里不能公开身份,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瞿秋白的革命足迹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位于溧阳路1155号的瞿秋白寓所旧址。这是一幢建于1921年的砖木结构假三层新式里弄住宅。1933年1月至6月,瞿秋白曾在此居住。这里见证了他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岁月,也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瞿秋白在这里参与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导工作,为革命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的居住时间不长,但这段经历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场所。
李白烈士的隐秘战线
最后,我们来到位于黄渡路107弄15号的李白烈士故居。这是一幢建于1934年的砖木结构假三层新式里弄住宅。1938年至1948年,李白在此居住并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他以无线电报务员的身份,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白烈士故居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馆内陈列了李白使用过的发报机、生活用品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生动再现了他在隐蔽战线上的革命生涯。这里不仅是对烈士的缅怀之地,更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实用信息
- 路线规划: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 → 鲁迅存书室旧址 → 鲁迅故居 → 瞿秋白寓所旧址 → 茅盾旧居 → 李白烈士故居 → 鲁迅墓
- 交通方式:可乘坐地铁3号线,或公交597路、21路、47路、18路、97路、962路等线路到达各景点附近
- 开放时间:各景点开放时间不同,建议提前查询
- 门票:多数景点免费,部分需要预约
这场Citywalk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行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些充满历史感的建筑中,我们仿佛能听到革命先烈们的脚步声,感受到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虹口区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幢建筑都在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让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这片土地上流淌的文化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