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西方文化交融,徐家汇书院以巴西利卡风格惊艳上海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56: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西方文化交融,徐家汇书院以巴西利卡风格惊艳上海

徐家汇书院:一座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巴西利卡式图书馆

在繁华的上海徐家汇商圈,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建筑——徐家汇书院,正以其独特的巴西利卡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读者纷至沓来。作为徐汇区图书馆新馆,徐家汇书院不仅是一座知识的殿堂,更是一处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的全新城市地标。

01

巴西利卡风格的现代演绎

巴西利卡(Basilica)是一种源自古罗马的建筑风格,最初用于公共建筑,后被广泛应用于教堂建筑。其典型特征包括长方形平面、中央 nave(中殿)和两侧 aisles(侧廊)的布局,以及高大的穹顶和拱券结构。徐家汇书院巧妙地将这种古典建筑风格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创造出既庄重又灵动的建筑形态。

书院的建筑设计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大卫·奇普菲尔德操刀,他以简约而精妙的设计语言,诠释了对徐家汇地域、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建筑外立面由多组米白色细长翅片组成,宛如一张张紧密排列的书页,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与传承。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兼具遮阳和通风的功能,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性。

步入书院内部,最引人注目的是贯穿三层的中庭空间。这里采用了典型的巴西利卡式挑高设计,营造出开阔而庄重的氛围。中庭中央矗立着一座3D打印的“光启之门”艺术装置,这是整个书院的点睛之笔。该装置以土山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土山湾牌楼为原型,通过现代设计与建造技术重新演绎,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02

创新的内部空间布局

徐家汇书院的室内设计由知名建筑设计师俞挺主持,他以书架和阅读、自习区域为核心,打造出独特的回字形空间布局。这种设计不仅优化了空间利用率,还为读者创造了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书院分为地下两层、地上三层,设有近800个阅览座席。一楼中庭两侧是创新性的“光盒空间”,这里以融合书架的形式展示不同主题的精选书籍。这些主题涵盖文学、艺术、科技、历史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光盒空间内的图书打破了传统的排列方式,让不同主题的图书能够自由组合,为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

二楼和三楼则分布着各类功能区,包括阅览室、展览厅、会议室等。每个空间都经过精心设计,既保持了巴西利卡风格的庄重感,又不失现代图书馆的开放性。例如,二楼的阳光阅读区设有舒适的座椅和落地窗,读者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欣赏窗外的美景。站在景观台上,还能远眺徐家汇天主教堂的钟楼,感受中西文化的和谐统一。

03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交汇

徐家汇书院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文化的载体。书院所在地曾是150多年前建立的徐家汇博物院,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书院注入了独特的海派基因。书院的命名也颇具深意,它得名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徐光启,建筑上的“徐家汇书院”字样更是取自徐光启的手迹,彰显着历史的传承。

书院的馆藏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规定的所有大类。其中不乏珍贵的古籍善本,如《四库全书》、《申报》等大型成套丛书,以及与中西文化交流相关的特色馆藏。这些珍贵文献不仅满足了读者的研究需求,更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徐家汇书院还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包括讲座、展览、读书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全民阅读的普及。据统计,书院自开放以来,日均接待读者超过5000人次,单日最高人流量更是达到了2.1万人次,成为上海新的文化打卡热点。

徐家汇书院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馆藏资源,更在于它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东西方文化精髓融为一体,为读者打造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美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建筑爱好者、文化探索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