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崛起,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泸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崛起,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泸州市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梯度培育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泸州市已培育出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策引领,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泸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工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对新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奖补。同时,泸州高新区对首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50万、20万一次性奖励。
此外,泸州市还建立了完善的梯度培育体系,围绕企业规模度、专注度、成长度、创新度等方面制定培育筛选指标,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后备库,建立健全后备库动态进出机制。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积极性。
智能化改造,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在政策支持下,泸州市“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拥抱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醉清风酒业为例,该公司联合西门子开发智能酿酒系统,通过两万余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数据,不仅提高了决策效率,还实现了节能减排。据统计,该系统使企业吨酒水耗下降40%,电能消耗下降10%,综合排污下降50%。
同样,在郎酒浓酱兼香基地,新的全自动包装线每小时能够包装24000瓶,远高于过去人工线每小时8000瓶的能力,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先市酿造有限公司则采取“人技结合”的方式,在制曲、蒸煮等前端环节进行自动化改造,计划5年内将产能从600万扩大到20万吨。
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创新。泸州市通过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供给与企业技术研发需求双向对接,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
在创新驱动下,泸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在各自领域不断突破。例如,鑫阳钢铁已成为全国短流程炼钢绿色智能标杆企业,恒力集团、中国电子、华为公司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泸州,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经济贡献显著,引领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泸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3年1-12月,泸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实现营业收入2156.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实现利润总额434.3亿元,增长22.9%,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4位。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专精特新”企业的贡献。
泸州市副市长杨长缨表示,泸州市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将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为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筑牢实体经济支撑。
未来展望:打造更多“小巨人”
尽管泸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与绵阳、德阳等地相比,泸州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仍存在较大差距,培育工作尚存在合力不够、力度不大、保障不优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泸州市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优化服务环境。同时,聚焦生物技术、核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新赛道,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引进,培育更多拥有“独门绝技”“拳头产品”的“专精特新”企业。
展望未来,泸州市将按照“2+4+2”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构建集群成链的产业生态圈,力争到2027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全省前列,营业收入迈上5000亿元新台阶,基本建成制造强市、农业强市、服务强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