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其其格教你唱蒙古族长调民歌
阿拉坦其其格教你唱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苍茫的阿拉善沙漠深处,有一位被誉为“草原歌者”的传奇人物,她就是国家级蒙古长调传承人——阿拉坦其其格。16年来,她扎根家乡阿拉善右旗,创办“阿拉坦其其格蒙古长调传承培训中心”,致力于将这门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的艺术传承给新一代。
长调的魅力:草原上的天籁之音
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语称“乌日汀哆”,意为“长久的歌”。它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产生,伴随着蒙古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逐渐发展成为蒙古族音乐的典型风格。
长调的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它最显著的特色是装饰性唱法,尤其是“诺古拉”(波折音或装饰音)的运用,使得歌声婉转悠扬,极具感染力。长调的歌词内容丰富,涵盖了牧歌、思乡曲、赞歌、婚礼歌和宴歌等,全面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心灵历史和文化品位。
学习长调:从模仿到感悟
阿拉坦其其格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和体验。她认为,学习长调不仅仅是学习唱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理解长调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她的教学通常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始:
1. 基本发声练习
长调的演唱需要特别的气息控制和发声技巧。初学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发声练习来培养稳定的气息和清晰的发音。阿拉坦其其格会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丹田气,如何在换气时保持音色的连贯性。
2. 学习基本曲目
从简单的长调曲目开始,如《孤独的白驼羔》《走马》等,逐步掌握长调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反复聆听和模仿,直到能够准确地再现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 掌握装饰音技巧
“诺古拉”是长调的灵魂,它使得歌声更加优美动听。阿拉坦其其格会详细讲解各种装饰音的运用方法,并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4. 深入理解歌词
长调的歌词虽然简短,但含义深远。阿拉坦其其格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5. 实践和体验
长调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生活中的表达。阿拉坦其其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比如在放牧时、在草原上,甚至在家中都可以随时哼唱。她还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文化传承的意义
阿拉坦其其格常说:“长调是蒙古族的灵魂,流在蒙古族人的血液里、刻在蒙古族人的骨头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调不仅是蒙古族音乐的瑰宝,更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歌颂。
在阿拉坦其其格的传承培训中心,最小的学生只有7岁,最大的已经读到硕士研究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都怀揣着对长调的热爱。阿拉坦其其格不仅教他们唱歌,更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结语:让长调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阿拉坦其其格的努力正在结出丰硕的果实。她的学生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草原之声内蒙古长调演唱团的演出也受到广泛好评。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长调产生兴趣,主动加入到传承的行列中来。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长调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阿拉坦其其格说,“长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寄托。它教会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珍惜亲情和友情,如何热爱生活。”
如果你也想学习这门独特的艺术,不妨从聆听开始,感受长调的魅力。也许有一天,你也能在草原上放声歌唱,用歌声诉说你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