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立春咬春:春饼春卷里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7: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立春咬春:春饼春卷里的文化传承

立春时节,万物复苏,人们通过“咬春”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春饼和春卷作为“咬春”的主要食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它们不仅是一种美食,更凝结着中国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

01

历史渊源:从春盘到春饼春卷

春饼和春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据《关中记》记载:“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这表明早在晋代,人们就有在立春时节食用春饼的习俗。到了明清时期,“咬春”的形式有所变化,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提到:“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

春饼源于晋代的“春盘”,最初是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生菜、果品、糖等食物。唐代杜甫《立春》诗中有“春日春盘细生菜”,宋代陆游《立春》诗中有“春日春盘节物新”,都描绘了春盘的景象。南宋女诗人朱淑贞在《立春》诗中提到“生菜乍挑宜卷饼”,此时春盘已演变为春饼。

春卷则在元代由春饼演变而来。据记载,元代时人们将羊肉、猪肉等“装入饼内,卷成一条,两头以面糊粘住浮油煎,令红焦色”。这种做法与现代春卷的制作方法已十分相似。到了明清时期,春卷成为宫廷和民间广受欢迎的食品,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饼》联句中就有“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的描写。

02

制作工艺:手工匠心与现代创新

春饼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主要由面粉制成薄饼,可以烙制或蒸制。制作时,将面粉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醒发一段时间。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擀成薄薄的圆形面皮,用小火烙至两面微黄即可。食用时通常会配上各种炒菜,如豆芽、菠菜、韭黄等,然后将菜包在饼里食用。

春卷的制作则更为复杂,需要将馅料包裹在薄皮中,经过油炸而成。馅料的选择非常丰富,可以是甜口的豆沙、花生,也可以是咸口的白菜肉、海鲜等。以春卷为例,其制作过程如下:

  1. 准备面团:将面粉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醒发一段时间。
  2. 擀面皮: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擀成薄薄的圆形面皮。
  3. 烙制:在平底锅中用小火将面皮烙至两面微黄即可。
  4. 准备配菜:将豆芽、菠菜、韭黄等蔬菜炒熟,同时准备一些熏干肉丝、酱肘子等肉类。
  5. 包春饼:将烙好的春饼铺开,放上炒好的蔬菜和肉类,卷起来即可食用。

03

口味特点:南北方的差异与创新

春饼的口味较为清淡,主要通过配菜来增加风味,如豆芽、菠菜、熏干肉丝等。北方的春饼通常以咸味为主,配菜多样,可以是炒合菜(豆芽、菠菜、粉丝、鸡蛋),也可以是熏肉、酱肘子等。南方的春饼则更注重口感的层次,常加入甜面酱、蒜泥等调料。

春卷的口味则更为多样,可以是甜口的豆沙、花生,也可以是咸口的白菜肉、海鲜等。北方的春卷多以猪肉大葱、韭菜鸡蛋等为馅,南方则有虾仁春卷、豆沙春卷等甜咸兼具的品种。现代创新使得春饼和春卷的口味更加多样化,如加入海鲜、菌菇等食材,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04

文化内涵:迎春祈福的传统象征

“咬春”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时令的哲学思想。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立春是农事活动的开始,人们通过“咬春”来祈求一年的丰收和平安。同时,“咬春”也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时令的哲学思想。正如《礼记·月令》中所说:“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这表明古人认为在立春时节应该食用酸味食物,以顺应自然的变化。

05

现代传承:传统美食的新时代魅力

在现代社会,春饼和春卷仍被广泛传承,成为家庭团聚和朋友相聚的契机。它们不仅是传统节令食品,也成为了日常餐桌上的美食。现代创新使得春饼和春卷的制作工艺和口味更加多样化,如速冻春卷、微波炉加热的春饼等,方便快捷,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同时,它们也成为了文化传播的载体,许多地方将春饼和春卷的制作工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春时节,无论是制作春饼还是春卷,都是体验传统文化、感受春天气息的好方式。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