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糖尿病运动指南:从准备到自查全攻略
国家卫健委发布糖尿病运动指南:从准备到自查全攻略
生命在于运动。保持适度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能,愉悦身心,还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律的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血糖,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运动?近日,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了《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其中对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
运动准备必不可少
糖尿病患者应该减少静坐少动时间,每日连续静坐时间不超过1小时,增加日常活动和锻炼。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后1小时,避免低血糖发生,运动前血糖水平应在5~13.9mmol/L。运动时应该穿着宽松的衣裤、柔软的棉袜和合脚的运动鞋,运动前应先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
运动强度量力而行
成年糖尿病患者推荐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运动基础的可以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HITT),包括变速跑、有氧操等。运动还应该包括抗阻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先进行抗阻训练,再进行有氧训练,每次运动间隔不超过两天。当然,任何运动都要适度量力、循序渐进,要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
运动方式因人而异
- 肥胖人群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逐步增加有氧运动强度和时间。
- 患有膝关节炎的老年人应该避免上下楼梯这种运动方式。
-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应该避免摇晃、头朝下和屏气用力等可能会升高血压导致眼底出血或视网膜脱落的有氧和抗阻运动。
- 糖尿病合并外周神经病变、关节退行性病变及足部溃疡者,应该避免跑步、打羽毛球这类容易引起足部外伤的运动,同时要选择合适的鞋袜,做好足部的防护措施。
运动自查要牢记
运动初期注意几个时间点的血糖监测:运动前15-30分钟;如果运动超过1小时,每30分钟测一次;运动后半小时。注意某些药物与运动的相互影响,运动中还需要关注低血糖相关症状。运动结束后及时做整理运动,如弯腰、踢腿等,使心跳恢复到比平静状态时高10~15次/分钟的水平。运动结束后可适当补充能量,可适量食用低GI的食物。运动结束后需要对足部进行自我检查,查看有无温度异常、发红、水疱和感觉障碍等。
这些“糖友”禁忌做运动
如果患者存在以下情况,应避免运动:血糖控制极差,血糖水平大于16.7mmol/L并伴有急性代谢并发症;血糖水平低于4.4mmol/L;增殖性视网膜病;严重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严重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待病情控制稳定,方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开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