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爆米花还真的不是垃圾食品,谷物调脾胃试试这样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爆米花还真的不是垃圾食品,谷物调脾胃试试这样吃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9RQLCN0514CQBI.html

雨水节气期间,人们容易出现湿困脾胃的症状,老胃病们也容易反复胃痛。适当吃些粳米、玉米等甘味食品,有助养脾胃;而爆米花是膨化后的谷物,性温味甘,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也不失为一个适时的健康选择。

也许有人觉得“爆谷”不是健康食品,那现在看来这个食俗有没有好处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康宜兵主任中医师解释,在雨水节气,人们容易出现湿困脾胃的症状,老胃病们也容易反复胃痛,健脾祛湿是这个季节的食养重点,适当吃些粳米、玉米等甘味食品,有助养脾胃; 而爆米花是膨化后的谷物,性温味甘,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也不失为一个适时的健康选择。

巧食谷物调脾胃

你吃对了吗?

俗话说“春食甘,病不沾”,传统养生学认为,春天适宜多食辛、甘、温的节令食材,其中以五谷杂粮为代表的甘味食材对脾胃有很好的滋养作用。春节过后,人们容易出现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症状,此时谷物要怎么吃才能更好地养脾胃?

“很多人觉得‘爆谷’是膨化食品,不是健康食品,但其实谷物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经过油炸、微波、烘焙等工艺膨化后更易吸收。爆米花味甘温,甘入脾,少量食用,有助于脾的运化,祛除湿邪。在雨水节气适量食用爆米花,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和腑气的通降,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促进消化。”康宜兵提醒,我们在外购买的爆米花为了丰富口感大多添加了较多的油和糖,而且毕竟油腻煎炸之物,多食也容易困阻脾胃的运化,化生痰湿或湿热,尤其不适合湿热或阴虚火旺的人。

谷物在雨水节气要怎么吃才能更好地养脾胃?康宜兵表示,炒米汤、米油和粥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康宜兵介绍,炒米是指用谷类植物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传统食品。谷物在炒制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粗纤维和谷物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却增加了,成为一种低蛋白高纤维的食材,具有健胃消食、止泻健脾等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炒米汤,益胃除湿。”炒米比较常见做法是制成炒米茶。炒米姜汤对急慢性肠炎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指出的是,炒米虽好,但炒米是高温爆炒而成,其性燥助火,所以痰湿、阴虚患者不建议服用。

米油又叫“粥油”,就是煮米粥时浮在面上的一层浓稠液体。中医认为,米油味甘,性平,有一定的健脾养胃的功效。《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滋阴长力,肥五脏百窍,利小便通淋。”现代营养学也认为,米油中富含微量元素、谷维素和维生素,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还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粳米被认为具有补气生津,健脾止泻的功效,常见于中医食疗方,比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方等。粳米其实是大米的一种,主要产于我国东北地区,也就是广东人说的“肥仔米”。俗话说“正月宜食粥”,节后不少人有食少纳呆、便溏腹泻、神疲体倦等症状,建议适当喝些粥养胃,如山药粥、莲子粥、陈皮山药薏米粥等。

在这里,康宜兵主任中医师推荐了四款用谷物调养脾胃的应季食疗方,欢迎应需取用。

1

淮山白米粥(米油)

材料:新鲜淮山半根,红枣10个,大米100克,生姜、盐少许。

做法:新鲜淮山去皮切片备用;大米倒入陶瓷汤锅内,加入足够的水量,加入生姜片、盐;大火煲开之后,转中小火继续熬15-20分钟。等米开花,加入放淮山、红枣;五分钟左右转小火继续煲。待米油较厚,即可。

功效:米油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味甘,性平,有一定的健脾养胃的功效。尤其是适于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的人群。

2

炒米姜汤

材料:粳米50克,生姜30克。

做法:生姜切片,粳米洗净备用;将生姜、粳米倒入锅中,用文火不停翻炒,把米炒至有爆声;待米色焦黄后,再加水煮开即可。最好姜米一同服。

功效:益胃除湿。炒米姜汤对急慢性肠炎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的效果。不过,炒米是高温爆炒而成,其性燥助火,所以痰湿、阴虚患者不宜服用。

3

荠菜粥或芹菜粥

材料:荠菜或芹菜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粳米100克倒入锅内加水煮沸,再加上洗净的荠菜或芹菜100克,同煮作粥。早晚随量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开胃。

4

香橼陈皮粥

材料:香橼10克,陈皮5克,山药15克,红枣10个,大米100克。

做法:将香橼、陈皮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同放入锅内,加入药汁及适量水,煮至米熟烂粥状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止咳化痰。适用于胃痛、胸胁胀满,伴精神紧张、容易焦虑的人群。

知多D:

雨水节气多寒湿

尤须重视调脾胃

康宜兵介绍,雨水节气过后,天气趋于逐渐暖和,但可能会出现忽冷忽热的天气。此时,树木、花卉和农作物开始发芽,根据“春夏养阳”“春养肝” 的养生原则,应该尤其注重做好以下几点:清晨早起,适当做些和缓不出汗或微汗的户外运动,如散步、健走、慢跑、登山等,以增强体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避免恼怒,从而使肝气顺畅;尽量保证11点前睡觉;辛味药物和食材有顺肝疏泄、调达肝脏的作用,建议多吃韭菜、茼蒿、香菜、芽菜、芹菜、菠菜、荠菜、柳芽、生姜、大葱、大蒜、洋葱、豆豉等新鲜蔬菜。

他指出,多雨或潮湿的天气里,尤其需注重防湿邪、调脾胃。出门最好带把伞,避免淋雨涉水,湿衣裹身或者感受寒湿也会引发疾病,应及时祛除。可以喝杯温热的红糖姜枣茶,泡个热水脚,微微出汗,即可祛除外湿。在雨水节气,除了避外湿之余,还要注重调脾胃以防内湿。建议多吃甘味食物来养脾,另可以用山药、莲子、白扁豆、芡实、薏苡仁等健脾行气利湿的食材进行药膳调理,如砂仁茯苓猪肚汤、四神猪肚汤、五指毛桃淮山煲鸡汤、扁豆薏米煲排骨汤等。

指导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康宜兵主任中医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