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杜甫白居易笔下的冬至: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维度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39: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杜甫白居易笔下的冬至: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维度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标志着自然时序的更迭,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唐代诗人杜甫和白居易,以他们的冬至诗作,为我们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个体与家国的双重维度。

01

杜甫: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的《小至》是冬至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诗中写道: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诗的开篇,“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点明了冬至作为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自然与人事相互交织,催促着时光的流转。冬至的到来,意味着阳气初生,春天的脚步渐近。

中间四句,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冬至前后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运用了古代的物候观测方法,以刺绣添线和葭管飞灰象征时令的变迁。“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则通过柳树待舒、梅花欲放的意象,展现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生机。

然而,诗人的笔触并未停留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上。最后一句“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转向了对家国的思念。尽管眼前的景物与故乡无异,但身处异乡的诗人只能借酒消愁,与家人共饮的场景只能在心中回味。这种自然与人文的交织,展现了冬至作为节气的文化内涵。

02

白居易:抱膝灯前影伴身

与杜甫的《小至》相比,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则展现了冬至夜的另一种情感维度。诗中写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的前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描绘了诗人在邯郸驿站过冬至的情景。冬至本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而诗人却独自一人在异乡,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这种孤独感通过“抱膝”这一动作和“灯前影伴身”的意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则通过想象家人在冬至夜的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诗人设想家人深夜围坐,谈论着远方的游子,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杜甫与白居易的冬至诗,一者关注自然时序的变迁,一者聚焦个体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冬至作为重要节气的多重文化内涵。无论是对春天的期盼,还是对家人的思念,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迎祥的传统文化精神。在这些诗句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自然的律动,更感受到了人文的温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