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志军:35年戒毒心理辅导的“心灵导师”
骆志军:35年戒毒心理辅导的“心灵导师”
在戒毒工作中,有一种声音始终在骆志军的心中回响:“‘心瘾’不除,戒毒难成。”作为四川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二级高级警长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骆志军深知,真正的戒毒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脱毒,更重要的是克服心理上的依赖。35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戒毒一线,用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无数戒毒人员重拾生活的希望。
“心瘾”难除:戒毒工作的核心挑战
骆志军常常说:“‘毒瘾’易断,‘心瘾’难除。”在他看来,戒毒的关键在于帮助戒毒人员重建心理防线,消除内心的渴望和冲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骆志军积极探索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努力成为戒毒人员心中的“心灵导师”。
创新项目:以家庭治疗为核心的心理矫治体系
2013年,骆志军带领团队启动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以家庭治疗为核心的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与康复体系》。这个项目历时8年,融合了复吸风险因子模型、生态学理论和整合式家庭治疗理论,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心理矫治模式。
该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以“家”为切入点,通过家庭治疗帮助戒毒人员修复与家人的关系,重建社会支持系统。项目团队开发了包括矫治流程体系模块化、矫治过程监督常态化、矫治实施方式科学化、矫治评估体系标准化在内的整合式家庭治疗矫治模式。研究成果不仅发表了9篇科研论文(其中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还出版了《整合式家庭治疗戒毒理论与实务》教材,并研发出整合式治疗工具箱。
实战案例:从“心”开始的转变
在骆志军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案例让他印象深刻。阿木(化名)曾是四川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戒毒人员,在骆志军的心理辅导下,他逐渐走出了毒品的阴影。2018年,骆志军在“爱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务(布拖)工作站偶遇阿木时,发现他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阿木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说话做事有条有理,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阿木表示,正是在戒毒所的经历让他明白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真正含义,学会了珍爱生活、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专业团队:200余名心理咨询师的共同努力
在骆志军的带动下,四川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已经培养了200余名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他们运用科学心理学理论,采取专业矫治手段,帮助戒毒人员调节不良情绪,预防、改善、消除心理问题,构建合理认知,提升心理能量,塑造积极人格,增强拒毒能力。通过走进戒毒人员的内心深处,帮助他们捡起破碎的过往,正视不完美的自我,释放心理压力,从根本上帮助戒毒人员戒除“心瘾”。
骆志军和他的同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戒毒人民警察的使命和担当。他们不仅帮助戒毒人员摆脱了毒品的困扰,更为他们点亮了回归社会、重启人生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