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许村古建筑群:薇省坊彰显官德,大观亭传承文脉
大许村古建筑群:薇省坊彰显官德,大观亭传承文脉
大许村,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被誉为“徽州古建筑艺术博物馆”。这里不仅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许村,探寻两处极具代表性的古建筑——薇省坊和大观亭背后的故事。
薇省坊:许琯的荣耀见证
薇省坊,这座矗立在大许村的古牌坊,是为了纪念明朝时期湖广参政许琯而建。许琯,字伯和,生于1493年,是南直隶太平府当涂县民籍,歙县新安卫人。他于嘉靖二年(1523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辉县知县、临海县知县、南京户部主事等职,最终官至湖广湖北道右参政。许琯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朝廷特批在大许村建造薇省坊,以示荣耀。
薇省坊采用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四柱三间五楼式结构,高约9米,宽约9.5米。整座牌坊用青石精雕细刻而成,坊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栩栩如生,展现了徽派石雕的精湛技艺。坊额上刻有“恩荣”二字,彰显着皇家对许琯的认可与嘉奖。
大观亭:许村文人的精神家园
如果说薇省坊是许琯个人荣耀的象征,那么大观亭则是许村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大观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7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33年)重修,是一座三层檐亭榭建筑。它坐落在昉溪之畔,与周围的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大观亭的建筑工艺精湛,结构复杂。底层为八边形,每边长3.5米,占地64.6平方米。原为重檐八角攒尖,后改歇山顶,跨街而建,南北开门。内部结构采用插模栱等建筑手法,极具地方特色。一层平梁上绘有云龙图案,二层回廊上绘“瑞鹤翔云”图案,檐柱髹以黑漆,铺作枋等构件上遍刷土黄色,以黑色线脚压边,极具艺术价值。
大观亭不仅是许村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历代文人雅士聚会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他们吟诗作画,品茗论道,留下了无数佳话。亭内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珍贵的碑刻和题咏,记录了许村悠久的文化传承。
许琯与白果书院:文化的传承
许琯晚年回乡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创办了白果书院。书院因院内五棵白果树而得名,这五棵白果树象征着儒家倡导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许琯在书院内讲学授徒,推广教育,为许村培养了大批人才。白果书院的创办,不仅体现了许琯对教育的重视,也彰显了许村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大许村的古建筑群,每一处都凝结着先人的智慧,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薇省坊、大观亭、白果书院,这些历史遗存不仅是许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品味,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