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扩大,一下地”重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扩大,一下地”重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4年,中央重启了一项重要的农村土地政策——“一扩大,一下地”。这项政策不仅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什么是“一扩大,一下地”?
“一扩大”指的是扩大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范围。具体来说,就是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举措旨在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一下地”则是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将承包地的面积、四至界限、土地用途等信息详细记载于登记簿,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进一步明确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这一举措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什么重启这项政策?
事实上,“一扩大,一下地”并非全新的政策,早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提出。那么,为什么要在2024年重启这一政策呢?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当前,我国农村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土地细碎化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农民增收渠道有限等。重启“一扩大,一下地”政策,正是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政策带来了哪些变化?
自2023年重启以来,“一扩大,一下地”政策已经在多个省份开展试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作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兰考县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确权登记工作。目前,全县已有近60%的耕地实现了流转,培育了12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不仅让农民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收入,还为他们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据统计,2023年兰考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江西省余江县,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仅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权益,还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县已有近40%的耕地实现了流转,涌现出一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土地流转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一扩大,一下地”政策的重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通过扩大土地经营权流转范围,可以有效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则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可能。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将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一扩大,一下地”政策的重启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它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更为他们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