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琴教授最新建议:这样吃更有利于控制尿酸
孙建琴教授最新建议:这样吃更有利于控制尿酸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高达13.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尿酸不仅会引起痛风,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因此,控制尿酸水平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重点。
在众多控制尿酸的方法中,饮食调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然而,传统的低嘌呤饮食往往过于严格,不仅难以长期坚持,还可能带来其他健康问题。对此,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孙建琴教授提出了新的饮食建议。
传统低嘌呤饮食的困境
传统低嘌呤饮食主要通过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来控制尿酸水平,如肉类、海鲜、豆类等。然而,这种饮食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 难以长期坚持:过于严格的饮食限制会影响生活质量,很多人难以长期坚持。
- 营养不均衡:过度限制某些食物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全面,影响身体健康。
- 可能带来其他健康风险:例如,过多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孙建琴教授的新建议
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孙建琴教授建议,与其严格限制嘌呤摄入,不如调整整体饮食结构。具体建议如下:
减少红肉摄入:研究发现,大量摄入红肉和海鲜会显著提高尿酸水平。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酸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应减少红肉摄入,选择更健康的蛋白质来源。
适量饮用低脂奶制品:美国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显示,增加低脂奶制品摄入可有效降低尿酸水平。每天饮用两杯以上低脂奶的人,痛风发病率降低50%。低脂奶制品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还能提供丰富的钙质,是高尿酸患者的理想选择。
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研究发现,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叶酸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可减少嘌呤吸收,促进尿酸排泄。特别是樱桃,已被证实具有降低尿酸的效果。
适量摄入豆制品:传统观点认为豆制品会引发痛风,但最新研究表明,豆腐等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丢失大部分嘌呤,不会显著影响血尿酸水平。相反,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和多种营养素,适量摄入对健康有益。
限制酒精摄入:酒精会减少尿酸排泄,促进尿酸生成。其中,啤酒和白酒的影响最为显著。相比之下,适量饮用红酒(每天不超过150毫升)不会增加尿酸水平,还可带来一定的健康益处。
实用饮食建议
基于以上原则,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饮食建议:
主食选择:建议选择糙米、全麦面包等全谷物食品,避免精制米面。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减少脂肪吸收。
肉类选择:优先选择白肉(如鸡胸肉、鱼肉),避免红肉和动物内脏。烹饪时尽量采用清蒸、炖煮等低脂方式。
蔬菜水果:每天摄入多种颜色的蔬菜,如青菜、胡萝卜、番茄等。水果可选择低糖品种,如草莓、樱桃等。
奶制品: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酸奶等,每天1-2杯。
食用油:选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避免动物油脂和椰子油。
调味品:使用低盐、低糖的调味品,如醋、柠檬汁等,减少钠和糖的摄入。
食物替代方案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调整饮食,这里提供一些实用的食物替代方案:
- 主食:用糙米替代白米,用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
- 肉类:用去皮鸡胸肉替代猪肉,用鱼肉替代羊肉。
- 蛋白质来源:用豆腐、豆干替代部分肉类,用低脂奶制品替代全脂奶制品。
- 零食:用坚果替代薯片等高脂零食,但要注意适量。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2000毫升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
-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和尿酸水平。
-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 定期检查: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尿酸血症的饮食控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调整。孙建琴教授的最新饮食建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实用的饮食方案。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而非简单地限制嘌呤摄入,我们不仅能有效控制尿酸水平,还能保持营养均衡,享受健康美味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