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提醒:牙签使用不当会致牙龈炎,建议改用牙线
牙医提醒:牙签使用不当会致牙龈炎,建议改用牙线
“医生,我的牙龈总是出血,牙缝也越来越大,这是怎么回事?”苏州医生孙娜最近接诊了一位患者,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孙娜医生发现,问题竟然出在一根小小的牙签上。
牙签使用不当,当心越剔越坏
这位患者长期使用牙签剔牙,而且使用方法不当,导致牙龈反复受损,最终引发了牙龈炎。孙娜医生指出,牙签使用不当不仅无法有效清理牙缝,还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牙龈损伤:过硬或使用不当的牙签会划伤牙龈,导致牙龈炎、牙龈萎缩。
牙缝变大:长期使用牙签可能会使牙缝逐渐变宽,形成恶性循环。
卫生隐患:市面上很多牙签是“三无产品”,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可能携带大量细菌。
更严重的是,不当使用牙签还可能危及生命。据医院介绍,有消费者因叼含牙签不小心吞进肚内,把小肠穿破,经医院紧急手术开刀才从体内取出,险些丢了性命。
牙线:更安全有效的清洁工具
相比牙签,牙线是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口腔清洁工具。牙线由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不仅具有极高的柔韧性和耐磨性,而且能够在使用时保持良好的弹性,减少对牙龈的刺激。
牙线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使用的便捷性。它采用了独立包装的形式,每一根牙线都有独立的小盒子包装,方便携带且卫生。同时,独立包装还意味着每次使用的都是新鲜干净的牙线,避免了传统牙线卷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
对于有牙齿疾病和食物嵌入塞牙的消费者,可选择使用100%降解的淀粉牙签;提倡用间隙刷代替牙签,间隙刷是一种清洁牙齿邻面菌斑食物残渣的专用小刷子,使用间隙刷对牙缝清洁效果非常好,还能预防牙周疾病,因此,应大力倡导。
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截取约45厘米长的牙线,手指捏住牙线一端,另一端到肘弯部。将牙线两端合拢打结形成一个圆圈;或者用左右手的中指第二指关节分别缠绕牙线,然后绷紧牙线,使牙线在两指间的距离为1.0~2.5厘米。
正常情况下,相邻两颗牙紧密接触,接触的部位称为接触点/区,牙线需要前后做拉锯式动作以缓慢通过接触点/区,进入牙间隙到达牙龈缘下,不要过分向下加压,以免损伤牙龈。
将牙线呈C字形包绕牙面,紧贴一侧牙的牙颈部,使牙线与牙面接触面积最大。
使牙线进入牙龈沟内,由龈沟向切(牙合)方向移动,以刮除牙菌斑,重复数次,随即将牙线包绕到牙间隙另一侧的牙面,重复此动作。
将牙线取出,放入相邻牙间隙中,重复3)和4)动作。如此按照一定顺序,依次、逐个清洁全口牙的邻面,包括最后一颗牙的远中面不要遗漏。牙线清洁后,用清水漱口,漱净刮下来的菌斑。
带持线柄牙线(牙线棒)的使用方法:
照护者将牙线固定在被照护者的牙齿近端接触点上,用手辅助托住被照护者的下颌,以防过度用力导致牙龈损伤。
缓慢拉锯式降低牙线并穿过牙邻面接触区,当用牙线清洁牙齿远中邻面时,需将持线柄向近中端移动;而用牙线清洁牙齿近中邻面时,持线柄则需向远中端移动。
使用时牙线应略低于牙龈边缘。
带穿引器牙线的使用方法:
首先,用牙线穿引器引导牙线进入基台和桥体之间。
使用牙线清洁近中基牙的远中面时,需上下移动约2.5或5厘米。
用穿引器将牙线滑入桥体下方,通过上下和前后的移动,以清除桥体下的菌斑。清洁远中基牙的近中面时,应使用牙线的洁净区。
使用牙线的注意事项:
牙线的使用频率是每天至少一次,推荐在刷牙前使用牙线。
当牙线清理下一个牙间隙时,应移动牙线,确保每次使用的牙线区域是清洁的。
用牙线清洁牙齿时要轻柔,否则可能会伤害牙齿和牙龈组织。
牙线一次性使用,不宜重复使用。
由于6岁以下乳牙有生理间隙,建议6岁以后开始使用牙线。
全面口腔清洁建议
除了使用牙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饭后漱口:饭后漱口是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后,尤其进食甜食或饮料之后,口腔pH值降低呈弱酸性,即刻刷牙会增加牙釉质脱风险。建议采用漱口及时清理口腔中食物残渣和糖分,不仅可以清新口气还有助预防龋齿。
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市面上有日常漱口液和功效漱口液,有多种含有不同功效漱口液又可分为非处方和处方药漱口液,漱口液用于抗菌斑、牙龈炎、牙周病、口臭、口腔黏膜炎,甚至口干症等多种口腔疾病。
定期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口腔清洁习惯可以预防多种口腔疾病。从现在开始,改掉不良的牙签使用习惯,学会正确使用牙线,配合漱口等其他清洁方式,让我们的口腔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