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门人李之仪的人生轨迹揭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56: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门人李之仪的人生轨迹揭秘

李之仪,北宋著名词人,作为苏轼的门人之一,其人生轨迹与北宋政坛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从早年师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到后来与苏轼、黄庭坚等文坛巨匠的交往,再到被贬谪流放至太平州,李之仪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然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的文学才华,使他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01

官宦世家的才子

李之仪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父亲均曾为官,父亲李颀进士出身,曾任过太常博士、台州知州,官至太常少卿。李之仪在二十岁时即考上进士,以他的门第和才学,足以傲视士林,在仕途平步青云。且他师从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而范纯仁曾做到当朝宰相。

考上进士之初,李之仪曾为官四明,做过万全县令,并到边将鄜延军中任过职。左谏大夫杨景略出使高丽国时,听闻李之仪才华出众,特奏请李之仪作为书状同行,回国后,李之仪被任为翰林学士。范纯仁拜相后,李之仪遂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

02

仕途波折

后来苏轼出任定州安抚司,出于对李之仪的信任和欣赏,也像杨景略一样,奏请朝廷委任李之仪为定州签判,随同自己一道赴任。当时苏轼誉满庙堂,士子都愿随行就教,据张耒《送李端叔赴定州序》载:“士愿从者半朝廷,然皆不敢有请于先生。而苏先生一日言于朝廷,请以端叔佐幕府。”半数朝堂官员都愿追随苏轼,而苏轼独选李之仪,可见李之仪在苏轼心中的地位。

到了定州后,两人在公退之余,时相聚饮唱和,过了一段轻松惬意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长,仅一年后,苏轼开始遭受新一轮贬谪,而这次,直到人生的尾声,他才被赦免北归。

定州幕府解散,李之仪只好黯然离开定州。几年后,李之仪前往原州任通判,却又遭边庭战事牵连而锒铛入狱。出狱后,朝议本拟任其监内香药库。但有人弹劾他“尝从苏轼辟,不可以任京官”。苏轼被列入“元祐党人”,牵连甚广,李之仪作为苏轼颇为欣赏的朋友和门徒,自然难避厄运。

直到宋徽宗即位,向太后主政,欲调和新旧两党关系,大赦元祐旧党,苏轼才得以从儋州北返,可惜他已耗尽了一生精力,一年后便辞世了脱。受其连累的李之仪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在苏轼去世的那年,李之仪被任为“提举常平司”,负责管理常平仓及农田水利等事务。

来年,因为奸相蔡京当权,但因替他恩师范纯仁写遗表行状,得罪了当朝权相蔡京,蔡京素与范纯仁关系不睦,而又奸诈阴险,小人行径,造谣说李之仪在所作行状中伪造篡改事实,对李之仪极尽诬陷之能事,李之仪随被牵连入狱。好在其妻胡淑修广为搜集证据,又暗中托人援引,李之仪才被释放出狱,交太平州管制。在那里,他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二十年,大难之后,开启了另外一种人生。

这二十年中,他遭遇了生活的极端困厄,收获了二次爱情的甜蜜,政治上基本尘埃落定,最终得以复官提举成都玉局观,并获朝请大夫之荣。公元1127年,李之仪病逝于当涂,享年80岁。

03

文学成就

李之仪在仕途上很不得志,情感上却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奇遇。他先后遇到的两个女子都超拔尘俗,才华越众。他的原配妻子胡淑修是个大家闺秀。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都曾做过翰林院大学士,祖父胡宿甚至官居枢密副使。她的家族势力远超李之仪家族。而且她天资聪慧,好学能文,且胆识过人。“上自六经,司马氏史及诸篡修,多所综识,于修学则终一大藏,作小歌词禅讼,皆有师法,而尤精于数学”,据说沈括都曾向她请教过数学。

换在现代,她不只是学问家还是数学家,属于文理兼通的学霸型人才。可惜那时女子不能考进士,否则功名对她而言,唾手可得。得妻如此,李之仪可谓幸运。在仕途上李之仪每遇疑惑和困厄,胡淑修都能给他极大的支持。在待人接物处理家事方面,胡淑修也是一把好手,把各种事物处理得妥妥帖帖。她的识见不让须眉,远超同流。

一次,苏轼登门过访李之仪,胡淑修在画屏后暗中观察苏轼言行举止。事后感叹道:“我尝谓苏子瞻未能脱书生谈士空文游说之弊,今日见其临事不苟,信为一代豪杰也!”对苏轼极为尊崇,并鼓励丈夫多与苏轼交游,多向他请益。后来苏轼被远贬蛮荒,朝野人士都为他惋惜不平,同情疏救他的人很多,李之仪也是其中之一。胡淑修更是愤言:“

李之仪擅长作词,风格淡雅清新,情感真挚动人,被评价为“长于淡语、景语、情语”。他的词作语言简洁,善于借景抒情、寄兴寓情,代表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广为人知。李之仪的词作语言简洁,善于借景抒情、寄兴寓情,代表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广为人知。这首词以长江水为线索,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他对婉约词的驾驭能力。

李之仪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他主张词应有独特风格,批评柳永和张先的作品,推崇晏殊和欧阳修的艺术追求。这种对词学的深刻理解,使他在北宋词坛留下了重要地位。

04

结语

李之仪的一生充满波折,但他始终以文学为伴,在词坛留下了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作为苏轼的门人,李之仪的人生轨迹展现了北宋士大夫的典型命运,同时也展现了北宋文坛的传承与创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