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衣到居家:冬季保暖五大实用指南
从穿衣到居家:冬季保暖五大实用指南
冬天保暖您做对了吗?寒流来袭只想待在家,很多家庭都会纷纷开暖气、暖炉,好调高室温温度,但其实也相对耗电。以下举出5个省钱的保暖小撇步,包括一些常见的迷思,提供给各位民众参考。
温馨提醒,冬天不仅在外要做好保暖,在家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我们待在室内的 时间相对较长,让身体维持在舒服的温度、降低温差变化,才不容易感冒或生病。
1. 穿多层次保暖 吸湿排汗衣物最御寒
面对寒冷天气就多穿几层衣服,其实这是对的,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很容易觉得冷,有的人对冷较无感。而多层次穿衣的好处就在于方便脱下,当觉得热时,只需要脱下外层的一两件即可。当然,选择保暖的衣服材质也很重要,天然纤维与吸湿排汗质料例如聚酯纤维,皆能有效御寒;蚕丝(Silk)和羊毛(Wool)则属于透气纤维,除了保暖还能帮助身体排汗。
此外,法兰绒布和羊毛绒,也是御寒热门衣物之一,但不建议直接接触于皮肤上穿,因为它没有吸湿排汗的功能,稍微流汗就可能变得湿湿的,因此让身体感觉更冷。其实,只要穿上一般的短袖上衣,再加上一层能隔绝外面温度的衣物,以及防风防水的外套,寒冷气候就拿您没辙了。请谨记,身体愈是干爽,所能保留的热能愈多,相較就会愈暖。
2. 头和身体要保暖 在家穿袜子拖鞋
您可能听过这样的说法,人的头散热最快,所以只要头部暖了,全身就暖了,但这不完全正确。头部的确对御寒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做好头部保暖就没问题了,当头部受寒时,寒意会透过头皮上大量的血管,传送到身体部位,因此让人觉得冷,所以身体和头部的保暖一样重要。
此外,戴上围巾能让胸部和颈部保暖,同时还可以帮助脸部防风,若还觉得冷,也可以戴上连指手套(Mittens)和耳罩(Earmuffs)。
如果在户外活动,可以在鞋里放鞋中底(Insoles),这有助于隔绝地面传送至鞋子的寒冷。回到家后,记得要换穿另一双袜子,因为我们的脚会排汗,汗水会让脚部感到更冷。切记做到正确保暖,睡眠品质才会好。
3. 封住风口缝隙 房间中心最暖和
想减少暖气的电费开销,聪明的方法是封闭住家的风口,避免外面的冷空气进入屋内,要留意的地方包括像门缝、窗口,以及屋顶。白天有太阳时,可以拉开窗帘让阳光投射进家里;晚上则要关紧窗户,可用抹布或毛巾密封隙缝,如果使用地毯或厚窗帘,更能有效防止地板和窗户的热能流失。
脚踩在地板上觉得冷?在家除了穿拖鞋之外,也可以铺上地毯。此外,通常我们会将沙发和床位靠着墙放,但冬天时,因为其靠近外面,所以感觉会更冷,屋子或房间的中心其实是更温暖的位置。
4. 聪明使用电暖器与暖气
在台湾冬季使用电暖器与暖气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让居家更舒适并且节能:
确保空气流通:电暖器周围不应堆放杂物,尤其是出风口,避免阻碍热空气流动,减少火灾风险。
保持适当温度:建议室内温度设定在 20~24°C,既能保暖,又可避免能源浪费。若房间有分区,仅加热常使用的空间更有效率。
保湿与空气品质:暖气会降低空气湿度,建议使用空气加湿器,或简单地在房间放置水盆,避免干燥问题;定期清洁暖气设备或滤网,避免尘埃和细菌累积影响健康。
节能与安全
采用节能设备:选购经济部能源效率标示 1 级的设备,有助于降低耗电量。
关闭不必要的暖气:离开房间时关闭暖气,并善用门窗隔热条以减少热能流失。
避免过度使用:长时间使用暖气可能导致皮肤干燥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适当休息并通风换气。
5. 在家烹饪多运动 不建议喝酒暖身
冬天让人特别想吃热腾腾的火锅,以及那些能帮助暖胃的食物,所以不少人会在家料理,不论 是炖汤或烘焙,烹饪过程所使用的热能可帮助暖和整个空间,同时也能享用美食,真是两全其美!
享受美食之余,有的人会想藉酒暖身,不过根据英国心脏基金会(British Heart Foundation,简称BHF)的资料,人在喝酒后虽然会感到身体发热,但这其实是因 为酒精促使血液往皮肤表面流,造成喝酒脸红、感觉身体发热的现象,然而当血液从器官流向体表时,人对冷的感知系统会变迟钝,且身体核心温度也会下降,并可能导致体温过低,尤其冬天在外宿醉的话更是危险。
面对寒冷的冬天,建议少坐多动,通过运动燃烧卡路里,身体促进新陈代谢也会提高其温度,简单的在家做训练,或是做家事,都能够达到暖身的作用。
本文原文来自HELLO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