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名人数首破1300万,专家解读:并非“最难高考”
高考报名人数首破1300万,专家解读:并非“最难高考”
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300万,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甚至称之为"史上最难高考"。然而,深入分析数据和专家观点后发现,这一说法可能并不准确。
6月7日,2024年高考正式开考。据统计,今年共有1342万人报名参加高考,较去年增加51万人,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面对这一数字,有声音认为这是"史上最难高考"。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日前撰文指出,近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并非绝对人口和生源的增长,也不是复读人数的大幅增长,而是统计口径的变化,中职单招人数持续增长。
从出生人口数据来看,2003年至2013年,中国新生儿的数量基本稳定在1600万左右,并未出现大幅增长。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主要是2006年出生的孩子,当年全国新生儿为1585万,低于2005年的1617万,也低于此前的所有年份。
要准确理解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关键在于分析高考报名人员的构成以及具体的高考招生计划。值得注意的是,高考报名人数并不等同于参加统一高考的人数。当前的高考报名人数统计口径,包含了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职教高考以及技能型高考报名人数。
很多省份在春季举行高职单招、对口升学,面向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提前招生。考生参加单招考试若被正式录取,则无须参加6月份的高考。例如,江西省今年共有近65万人报名高考,其中超八万人已通过高职单招走进了大学校门。陕西省今年高职单招录取总人数为83115人,比去年多了近一万人。
湖南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72.7万,同比增加4.3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等提前录取和“2+4转段考试”等不参加统考的考生外,实际参加全省统一高考的考生人数为50.5万。也就是说,湖南今年参加传统6月份普通高考的人数,只占该省内高考整体报名人数的69%。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职学生大规模获得了升学机会,并成为高考报名人数统计口径的重要部分。职业教育被确立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在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国家对中职的定位第一次明确调整为升学与就业兼顾,明确提出了职教高考的概念。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中职越来越转向升学为主,高考报名人数进入持续增长阶段。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2014年至2018年,普高招生人数基本保持平稳,但对应的三年后2017年至2021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却大幅增长,2021年这一差距近300万人。2021年普通高中招生约905万,但对应今年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两者相差近440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界面教育表示,高考人数增加的重要原因,是从2019年起,国内启动高职三年扩招,与之对应,国家取消了中职毕业生的升学限制,越来越多中职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报考高职或者职业本科。此前,各地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基本控制在30%以内,目前中职毕业生的深造比例已经超过七成。
“虽然国内高考报名人数近年来持续增加,但针对不同群体的高考录取率并没有下降,而是在稳步提升。”熊丙奇同时表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教育数据,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42.22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78.16万人,比上年增长2.19%。职业本科招生8.99万人,比上年增长17.82%。高职(专科)招生555.07万人,比上年增长2.99%。
2024年的招生计划尚未公布,但熊丙奇认为,按照此前高校的扩招趋势,总招生计划有望接近1100万。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三个三千万时代”,即高考报名人数、高考录取人数、大学毕业生人数均分别破千万。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普及化时代。
“在‘三个三千万’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发展高等教育不能再追求规模,而必须重视质量。”熊丙奇称,在招生超过1000万的背景下,国内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实际已经实行“宽进”招生。为此,必须坚持“严出”培养要求,这才能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