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假冒名人带货,张文宏、雷军怒了!
AI假冒名人带货,张文宏、雷军怒了!
近年来,AI深度伪造技术被广泛应用,导致假冒名人进行直播带货等不法行为频发。张文宏、雷军等名人深受其害,他们的脸部形象和声音被非法利用,进行虚假宣传和销售。这不仅损害了名人的个人名誉,也引发了公众对AI技术滥用的担忧。专家指出,这种行为涉嫌违法,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退一赔三。社会各界呼吁加强对AI技术的监管,以保障公众利益和市场秩序。
技术篇:深度伪造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
深度伪造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生成高度逼真但并非真实的视频或图像的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深度伪造技术能够分析大量的真实视频或图像数据,从而学习到特定人物或场景的特征,并生成与之极为相似的虚假内容。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得造假变得更加容易和难以辨别,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今年以来AI深度伪造假冒名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久前,就有人利用AI技术,深度伪造了张文宏医生的脸部和声音进行直播带货。在这段视频中,被合成的人像反复介绍一种产品,声音也很像张文宏本人,商品中的蛋白棒产品已经售卖了1200多件。目前该账号已经搜索不到。而张文宏医生本人对有人利用AI模仿自己带货的行为也非常气愤。
用AI制作,假冒名人欺骗网民的现象,张文宏事件并非个例。今年国庆期间就有人用企业家雷军的声音和头像制作了众多恶搞视频。也有人AI制作了刘德华的声音为自己增加流量。该视频出现后,刘德华电影公司连续发布两则声明,提醒各方人士注意,避免落入伪造刘德华声音的AI语音合成技术骗局。
专家介绍,目前模仿他人的声音和脸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提供一张照片就能做出换脸的效果,他人的声音也能被轻易模仿。现在的AI技术在克隆他人面部和声音上,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专家介绍,目前模仿他人的声音和脸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提供一张照片就能做出换脸的效果,他人的声音也能被轻易模仿。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专家 薛智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脸进行替换。声音需要有一个语言的模型,语言模型里边被模仿者的声音进行合成,实现音色的克隆。技术人员现场做了一个测试,将事先录制好的视频换成记者的脸和声音。首先记者给技术人员提供了一张证件照片,不到两分钟,通过软件的渲染,视频的人脸就换成了记者的脸。随后是声音的AI制作。记者现场录制了一段声音输入到AI资料库中,很快AI就能用记者的声音播报任何的文本内容。
法律篇:AI假冒名人带货的法律风险
那么,是否可以利用AI深度伪造技术随意将名人形象为己所用呢?专家表示,那些未经过授权使用他人形象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编辑的人脸,包括声音在内,实际上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这个都属于当事人权利人自己的人格权利,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侵害。不仅不能直接用,也不能使用当事人的人脸信息、声音信息进行深度合成,不能放到深度合成的物料库里或场景库里。同时,他经过编辑的肖像和声音,用这种方式去展现一个相关内容,这属于伪造的信息。按照网络安全法的规定,这属于违法信息。
另外法律专家表示,AI假冒名人发表自己的作品,有可能会追究发布者的刑事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未经权利人同意随便使用别人的肖像和声音并对外发布,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是一种侵权责任,要承担包括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在内的相关责任。如果把相关视频,包括声音编辑之后,形成了相关内容。这个内容如果违反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能要承担包括刑事责任在内的法律责任。
专家表示AI假冒名人进行带货这样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一旦消费者信以为真购买了产品,可以要求商家退一赔三。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副秘书长 唐健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如果消费者遭到了欺诈,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要求不法商家进行赔偿。具体的赔偿标准就是退一赔三,如果不足500元,消费者完全可以要求商家按照500元进行相关的赔偿。
专家表示,短视频平台也应该担负主体责任,有义务防范AI假冒名人视频在自己的平台大量传播。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如果发现利用AI合成的声频和视频传播虚假消息,并不是仅仅把视频删掉就完了,应当对发布者采取包括信用管理在内的强制措施,包括账号的盈利权限,包括账号的一些相关的特殊的权限,是根据信用的降低,要随之产生必要的处罚措施。
道德篇:AI假冒名人带货的伦理困境
从道德层面来看,AI假冒名人带货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和名誉权。这种行为不仅对名人本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信任体系构成威胁。当人们无法辨别信息真伪时,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将受到冲击。
此外,这种行为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商业伦理。通过虚假宣传获取利益,是对公平竞争原则的公然违背。长此以往,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AI假冒名人带货的乱象,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手段,更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道德教育和伦理引导。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权利,遵守商业道德,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结语:技术向善,法律护航,道德引领
AI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我们既要看到AI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其潜在风险。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监管,提升公众意识,我们完全有能力驾驭这把双刃剑,让AI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负责任的参与者。无论是技术开发者、内容创作者还是普通用户,都应该坚守法律底线,遵循道德规范,共同塑造一个健康、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