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供血不足治疗新突破:从替奈普酶到多学科协作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28: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供血不足治疗新突破:从替奈普酶到多学科协作

脑供血不足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卒中。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脑供血不足的治疗领域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本文将重点介绍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替奈普酶等新型药物的应用,以及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的发展。

01

替奈普酶:溶栓治疗的新选择

静脉溶栓是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替奈普酶作为一种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因其操作简便(单次推注)、半衰期长(约20分钟)、纤溶蛋白特异性高等特点,已成为再灌注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2024年,多项关键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为替奈普酶的应用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持:

  • ORIGINAL试验:这项由中国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1489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结果显示替奈普酶组72.7%的患者在90天时达到良好结局(mRS评分01),与阿替普酶组70.3%的比例相当(RR 1.03,95% CI 0.971.09),达到非劣效界值。

  • TASTE试验:这项国际多中心试验评估了替奈普酶在缺血性卒中发病4.5小时内通过灌注成像选择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非劣效性。结果显示,替奈普酶组在90天功能良好结局方面不劣于阿替普酶组(OR 1.19,95% CI 0.85~1.65)。

  • ATTEST-2研究:这项在英国开展的试验共纳入1858名缺血性卒中患者,结果显示替奈普酶组在mRS评分分布上不劣于阿替普酶组,且安全性相当。

这些研究共同表明,替奈普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不劣于传统的阿替普酶,并在操作简便性及可及性上具有显著优势。

02

晚时间窗溶栓治疗的突破

既往研究发现约有67%至75%的患者无法在卒中发病4.5小时内到院接受溶栓治疗。TIMELESS研究是目前发表的首个超时间窗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3期临床试验。这项多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优效性试验旨在对比替奈普酶0.25 mg/kg和安慰剂在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入组发病4.5~24小时且基线NIHSS评分大于5的成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影像学纳入标准为MRA/CTA显示颅内前循环大动脉(ICA、M1、M2)闭塞且灌注影像证实缺血半暗带存在:(1)缺血核心体积<70 mL;(2)错配比≥1.8;(3)错配体积≥15 mL。

03

多学科协作:脑心同治新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新性提出“脑心同治”理念,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治疗方案。

以54岁患者王先生为例,他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就诊,经检查发现同时患有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和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粥样硬化狭窄。通过“脑心同治MDT团队”的协作,先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3天后序贯进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这种一站式治疗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还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为脑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04

阿司匹林:仍具重要地位

尽管新型药物和治疗模式不断涌现,阿司匹林在脑供血不足治疗中仍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能有效阻止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缺血风险。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阿司匹林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华法林、硝苯地平等,以全面提升脑供血状况。

05

结语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正迎来新的突破。从替奈普酶等新型药物的应用,到“脑心同治”等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创新,这些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然而,预防始终胜于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仍是降低脑供血不足风险的关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