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钱镠与江南的不解之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5: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钱镠与江南的不解之缘

公元852年,杭州临安县的一隅,大官山脚下的钱坞垅村一片宁静。一位即将改写历史进程的英雄——钱镠,悄然降生。钱镠,这个日后在吴越地区声名显赫的名字,在其初生之际,却因相貌异于常人,遭遇了来自父亲的冷漠对待。那是一个迷信与贫困交织的年代,父亲钱宽望着这个似乎带有不祥之兆的婴儿,心中竟萌生了放弃的念想。然而,幸运的是,祖母以她那双满载慈爱的眼眸,犹如温暖的阳光穿透重重阴霾,坚定地挽救了这个脆弱的生命,并赋予了他一个蕴含深情与希冀的乳名——“婆留”,意指阿婆留住其性命。这位阿婆或许未曾预料,她所挽救的这个孙子,未来竟会成为青史传颂的杰出人物。

少年时期的钱镠,因家境贫寒,很早就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他积极参与家中的农耕与渔业劳作,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从未放弃对武艺的热爱与追求。在后山独处的日子里,他刻苦训练,逐渐练就了一身超凡的武艺,为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步入青年时期,钱镠开始涉足社会。在十六岁那年,他便踏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选择从事贩卖私盐以贴补家用。尽管当时贩卖私盐属于违法行为,但其利润颇为可观。钱镠凭借自身的胆识与智慧,在这一风险四溢的行业中渐渐站稳了脚跟。这段经历不仅磨砺了他的身体与胆量,也为他日后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并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

二十四岁那年,钱镠的人生迎来了重大转折。当时,浙西狼山镇的守将王郢等人因战功未获封赏而发动叛乱,朝廷随即派兵进行镇压。钱镠积极响应招募,投身军旅,加入了石镜镇将董昌的部队。他凭借卓越的武艺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军中迅速崭露头角,被提拔为偏将。此后,他随军成功平定了王郢之乱,以及宣州、歙州等地接连发生的群盗事件,因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镇海军右职等重要职务。

在晚唐的纷扰岁月中,钱镠与董昌的命运曾紧紧相连,作为董昌麾下的得力干将,他们共同守护着一片土地的安宁。然而,历史的洪流总是带着不可预知的转折。当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梦想着割据一方的霸业时,这份忠诚与梦想之间,悄然裂开了一道鸿沟。

钱镠,这位胸怀天下的英勇之士,在面对昔日上司董昌的背叛与朝廷的动荡不安时,内心经历了激烈的矛盾与挣扎。他首先尝试以书信为媒介,唤醒董昌内心深处的忠义之情,力劝其能迷途知返,重新回归朝廷的怀抱。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董昌已深陷权力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

于是,钱镠毅然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亲率麾下勇士,踏上了平定叛乱的征途。在越州城下,两军对垒。钱镠再次面对面地恳切劝说董昌,期望他能顾全大局,摒弃那不切实际的帝王幻想。然而,董昌的心意已决,无法改变。

最终,钱镠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成功地平定了董昌的叛乱,将这位曾经的上司擒获,送往了京师长安。这一战,不仅是对钱镠忠诚与勇气的考验,更是他对唐朝统一和地方稳定的坚定维护。战后,唐昭宗为了表彰钱镠卓著功勋,特赐金书铁券,昭示免除钱镠本人九次死罪,子孙三次死罪。这份荣耀,成为了钱镠一生中最光辉的篇章。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钱王免死金牌”,亦即钱镠铁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金书写于铁上的券书。这件极具历史意义的宝贵文物,长29.8厘米,宽52厘米,厚度达到2.14厘米,其上镌刻有333字的黄金铭文,记录了钱镠一生中的辉煌瞬间。

然而,在唐末风雨飘摇的岁月里,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如同星火燎原,整个国家被撕裂成一块块独立的领地。就在这乱世之中,钱镠以非凡军事才能与深邃智谋,逐渐崭露头角,成为那动荡时代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他在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定了董昌的叛乱后,将两浙地区( 涵盖了今日的浙江全境及江苏长江以南、福建北部的广袤土地)纳入了自己的治下,实现了这一方土地的和平与统一。这不仅彰显了他的军事才华,更为他日后成为吴越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与军事基石。

公元907年,朱温废黜唐朝皇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后梁王朝。为了稳固自身的统治,朱温着手拉拢各地的割据势力。而钱镠,这位在两浙地区享有盛名的领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朱温封赏的目标。于是,朱温册封钱镠为吴越王,这一封号不仅是对钱镠卓越功绩的高度认可,更象征着他的统治地位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正式认可与接纳。自此以后,钱镠以吴越王的身份,继续在纷扰的乱世中谱写他的传奇故事。

首先,钱镠确立了“善事中原,保境安民”作为吴越国的基本国策与核心治国理念,这一高瞻远瞩的决策彰显了他的卓越政治智慧。他尊中原王朝为正统,既表达了对中原文化的深厚敬意,也通过巧妙地实施这一项政治策略,有效维护了吴越国与中原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五代十国、群雄割据的动荡背景下,钱镠深刻意识到与中原政权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因此,他主动向中原王朝示忠,并定期进贡,以彰显吴越国的忠诚与尊重。同时,他积极寻求中原的支持与庇护,为吴越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一策略不仅使吴越国在乱世中得以保持相对稳定 ,免受中原政权的直接侵扰,而且为吴越国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在经济方面,钱镠王倾注大量心血于水利事业。他不仅修筑了坚固的捍海石塘来抵御海潮的猛烈侵袭,还积极治理太湖、疏浚西湖、东钱湖,这些举措极大地优化了当地的水文环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精心修建的钱塘江海塘,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该地区的水患问题,为百姓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此外,他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这一制度确保了浙江地区农田的肥沃与百姓的安宁生活,因此他深受两浙百姓的爱戴,被尊称为“海龙王”。

在钱塘江畔,巍然屹立着一座气势磅礴的雕塑,生动再现了民间广为流传的“钱王射潮”传奇。雕塑精心雕琢了钱王头戴战盔、手执强弓、侧身瞄准潮头的英勇身姿,同时细腻刻画了钱江潮水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两者相得益彰。钱王面容威严,肌肉紧绷,弯弓射箭的姿态彰显了他面对艰难险阻时无畏的勇气与开拓进取的决心。

据传,为了解除潮水对百姓生活的威胁,钱镠曾命人制作了数万支箭矢,亲自率领士兵在江边列阵,以射箭的方式震慑潮水。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钱镠的英勇,更体现了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虽然“钱王射潮”的故事带有神话色彩,但它生动地诠释了钱镠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

钱镠还大力发展农业,推广圩田制度。所谓圩田,实际上就是“围水造田”,集浚河、筑堤、建闸等水利设施于一体,形成了纵横交叉的江南水网圩田系统。吴越国时期,杭州、苏州、秀州(今嘉兴)、明州(今宁波)等地区都曾系统性修筑了大量圩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等。有田可种的百姓,为吴越国贡献了充足的粮食储备。据《资治通鉴》记载,吴越国第三任国王钱弘佐在任时,曾问官员还有多少粮食积蓄,官员回答说,可用十年。

钱镠之后,不少继任者都发布过减少税赋的命令。如第五任国王钱弘俶,招募民众垦荒种田时,“勿取其租税,由是境内并无弃田”。

在商业方面,钱镠向海借力,繁荣对外贸易。当时的杭州、温州、台州等城市都已发展成为吴越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连通日韩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的贸易往来,丝绸、陶瓷、书籍等在当时都是重要的商品。吴越国历代国王充分利用长江下游地区丝织业基础,将织锦业纳入官营范畴,“杭锦”由此名传海外。当时,杭州城中常年有众多专业织锦工,且已能生产技术含量极高、花样繁多的锦绸,比如绫有越绫、吴绫、异文绫;锦有盘龙凤锦、红地龙凤锦……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在晚唐创烧“秘色瓷”这一青瓷上品的基础上,吴越国时期延续和扩大越窑秘色瓷的烧造,并大量进贡中原王朝。同时,越窑青瓷大量销往海外诸国。2004年,在印尼井里汶,考古专家在一条五代时期的沉船中发现数以万计的越窑青瓷,其中不少达到秘色瓷的工艺水准。

短短数十年,当别的地区处于战乱时,吴越国将重心转移到了城市发展上,为宋代杭州成为“东南第一州”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杭州还是一个第三等城市,但通过吴越国时期的努力,已升级为第一等城市。

生活安定也使得吴越国境内人口快速增长。据《五代十国经济史》统计,五代晚期,吴越国人口为255万余人,平均每平方千米达18.65人,同期的后周,人口密度仅为吴越国的1/4。

钱镠的这些努力,不仅奠定了杭州作为区域中心的地位,也促进了整个江南地区的开发与繁荣。他三筑杭州城墙,使得杭州城比隋朝时扩大近一倍,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础。他还重视文化教育,推动了吴越文化的繁荣。钱镠的治国理念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江南地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吴越文化伴随着吴越国的建立而丰富和升华,对江南一带影响至今,并成为了宋韵文化的源流之一。从历史中走来的吴越国民本理念如何走向未来?笔者认为,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入手。

向内,理清脉络,探究精神内核。“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吴越一国,将民本理念融进了家训之中,一以贯之地作为治国的重要理念。《武肃王遗训》明确提出“十四州百姓系吴越之根本”,要求后人“省刑罚,薄税敛”,多设养济院、育婴堂等设施。

品读吴越文化民本理念,可以看到保境安民的为政、经世致用的思想、开拓进取的态度等。这些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一代代人的保护、传承、创新,塑造着浙江人的人文精神。面对吴越文化留下的丰厚遗产,需要以考古、研究等为手段,更深入地理清文化脉络,不断探究它的精神内核。

对外,创新传播,活化文化资源。吴越文化是吴越国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如水利、建筑技术,留下西湖的同时,也以六和塔、雷峰塔、保俶塔等建筑充实了西湖文化的内涵;制瓷业的发达,则留下了颜色美得难以形容的秘色瓷,讲述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一段巅峰故事。

除了利用好现有文化载体外,我们还需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如打造沉浸式旅游互动场景、策划创作吴越文化有关的影视作品等,突破吴越文化现有的传播圈层。

近年来,钱镠的后代在江南地区繁衍发展,形成了多个重要的钱氏家族。新安钱王祠是无锡地区最早的钱氏宗祠,始建于元代,比惠山古镇的钱王祠早300多年。祠堂内保存着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立的“重修新安乡钱武肃王祠堂碑记”,详细记载了祠堂的历史沿革。2024年,新安钱王祠经过修缮焕新归来,成为锡城又一处文化胜地。

《钱氏家训》是钱镠家族的重要文化遗产,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家训非遗项目。家训中的635个字,凝聚了钱氏家族的智慧,被誉为钱氏人才辈出的“智慧密码”。钱镠的后代秉承家训,人才辈出,为江南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镠与江南的不解之缘,不仅体现在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对水利建设的重视,更在于他对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贡献。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重视民生、兴修水利的实干家。钱镠的故事不仅是钱姓历史的重要篇章,也是江南地区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了解钱镠的事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钱姓历史名人与地域分布之间的紧密联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